雲嘉南又淹水!經濟部曬5圖卡喊「水退很快」...留言區戰翻了

▲嘉義淹水災情慘重。(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受到低壓帶與西南氣流雙重影響,雲嘉南地區連日遭受劇烈豪雨侵襲,部分低窪地區傳出嚴重積淹水情形,引發社羣對政府多年治水成效的質疑。面對外界批評「臺南年年編列上百億治水預算卻屢屢淹水」,經濟部今(29日)發佈5張圖卡強調,雖面臨超越歷史紀錄的強降雨,但在前瞻基礎建設下,多處重點區域的淹水面積已明顯縮小、退水時間也大幅縮短。

經濟部舉例,臺南後壁無米樂社區在2018年0823豪雨中,6小時降下232.5毫米雨量導致469公頃淹水,然而此次降雨更高達328毫米,淹水面積卻縮減至僅5.45公頃,減少高達98%;嘉義鹿草荷包嶼生態園區於2017年海棠颱風期間曾淹水16小時,這次在312毫米降雨下,僅4.5小時完成退水;其他如雲林水林鄉尖山元天宮、嘉義市忠孝路及雲林元長鄉山內村等地,也均顯示改善後的防洪韌性。

▲雲嘉南豪雨再釀淹水,經濟部曬圖反擊質疑:水退快、面積大減。(圖/翻攝自Facebook/經濟部,下同)

水利署補充,臺南後壁區與嘉義六腳鄉本次6小時累積雨量皆突破過去25年至百年的重現期標準,遠超出區域排水原有保護能力,在此等極端條件下,若無治水建設強化,災情恐更加擴大。水利署指出,自2017年起嘉義與臺南分別獲得超過百億元前瞻治水預算,用於強化排水系統、滯洪空間與流域治理等工作,確實有效降低水患風險。

經濟部強調,極端氣候已成常態,政府將持續啓動系統化的「千億治水計劃」,並已備妥98部抽水機、防汛塊及沙包,以快速支援地方緊急應變,「治水不能保證不淹,但能縮小災情、加快復原」,也期望透過持續投資與建設,提升城鄉面對極端氣候的防災韌性,同時呼籲民衆務必隨時掌握氣象預報、水利署行動水情APP與防災資訊,做好自主防災準備,共同因應未來幾天仍可能出現的強降雨威脅。

這番「水退得快」的說法並未完全獲得民衆買單,不少網友紛紛在經濟部臉書貼文下質疑,「圖文治國,怎麼不能放實境照上來呢?」、「可是我住的地方20年沒淹水第一次淹水又是怎麼回事」、「額,你要確定喔,災情嚴重欸」、「後壁多久退水阿~怎麼不說阿」,不過也有居民認爲,「謝謝您們+1,我們住永康與安南區,淹水問題改善非常非常多,非常有感,很謝謝您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