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會吉祥物也要選舉?1989年30萬小學生投票「牠」勝出!

七十八年臺灣區運動會吉祥動物選舉,十一日動員廿九萬小朋友進行投票,圖爲牆壁上四處都貼了吉祥物競選海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01/11 本報記者攝影)

爲什麼許多賽事都有吉祥物?因爲吉祥物不只是可愛的裝飾或行銷手段,更是濃縮特色、凝聚精神與傳遞文化的象徵體。它們以簡單鮮明的造型,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讓原本遙遠或抽象的賽事精神,變得具象、親切,甚至能被不同年齡與背景的觀衆所喜愛與記住。

【推薦閱讀】 全場最吸睛!不是選美都是選手|1968年臺北市運大會 迎接千禧年!龍年吉祥物徵選 獎金高達20萬元

七十八年臺灣區運動會在臺北市立體育場舉辦,吉祥物小浣熊矗立在市立體育場門口,準備迎接即將舉行的運動大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09/23 本報記者攝影)

臺灣大型賽事中最早出現的官方吉祥物圖騰,是1989年的臺灣區運動會。當年主辦單位首開先例,將吉祥物的誕生交由民意決定,當時動員了全臺北市約三十萬名國小學童進行票選。爲此,特別製作了風格莊嚴的「選舉公報」,列出六位候選者:靈巧可愛的浣熊、威風凜凜的獅子、矯健迅捷的雲豹、沉穩堅毅的臺灣黑熊、輕盈奔放的羚羊,以及穩重大器的大象。

這場投票活動在學童之間掀起熱烈討論,最終由機靈討喜的「浣熊」拔得頭籌,成爲吉祥物的代表,成爲臺灣體育史上的一段特別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