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部去年調查 全臺雲林最胖、高雄變胖

國人健康意識擡頭,去年各縣市過重或肥胖人口平均比率逼近4成,減重成爲重要課題。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陳正興/攝影

據中央統計,去年各縣市BMI過高或肥胖人口平均比率逼近4成,雲林全臺第1,六都高雄最高,高雄也是縣市中少見比前年「不瘦反胖」。雲縣衛生局分析,縣內勞動人口多,認爲「三餐吃飽較重要」,習慣攝取澱粉、高熱量食物而致胖。高雄則與飲食偏甜、愛喝手搖飲、少運動不無關聯,已跨局處成立健康促進推動小組,力甩肥胖城市之名。

據教育部體育署(現爲運動部)調查,2024年各縣市民衆BMI過高或肥胖比率, 雲林居冠,其次爲屏東、基隆、高雄、花蓮,最低是新竹市;竹縣、高雄、連江比率則比去年上升。衛福部的資料也顯示,南部肥胖率普遍高於北部。

雲縣衛生局分析,雲林因近5成人口從事農業,勞動人口多,外食比率高,習慣攝取澱粉、高熱量食物,且將勞動當成運動,都是肥胖人口比率居高原因;屏東縣情形類似,衛生局並指屏東地形狹長,外出多以車輛代步,熱量消耗少。

營養師孫兆良指出,南部人對運動觀念有落差,以爲散步、走走路就是運動,其實強度不足以消耗熱量。尤其南部飲食口味偏甜,小吃、便當或飲料糖分熱量高,加上飲料店盛行,又添加珍珠、椰果、粉條配料,一杯熱量就爆表。

六都肥胖人口最多的是高雄,衛生局指出,南部飲食偏甜、易讓能量攝取超過所需,且高雄幅員遼闊、通勤多靠汽機車,非運動型活動量偏少,也是肥胖率偏高原因之一。外界誤以爲南部運動風氣不足,其實體健署調查的「規律運動率」高雄名列前茅,但可能運動強度、頻率或生活作息仍有落差。

市長陳其邁在議會備詢曾說,「高雄身爲BMI最高的城市,不是光采的事」,他責成各局擬定促進健康計劃,要求成立「健康促進推動小組」,協助改變市民生活型態。

衛生局強調,無糖飲品與健康飲食一直是宣導重點,已要求飲料業依規定須標示糖量、熱量,提醒民衆減少攝取。

全臺肥胖率最高的雲林縣則推「健康地圖」網站供外食族參考,並由營養師輔導餐飲業者減少糖鹽、選用高纖食材,降低油炸比率推出健康餐點,9月更首辦決戰BMI減重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