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頂新耀上半年營收增長48% 首席執行官:下半年或迎盈利拐點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何昕怡)8月29日,雲頂新耀披露2025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47.96%;歸母淨虧損收窄至2.5億元,併力爭在下半年實現經營性盈利。

雲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表示:“基於耐賦康強勁的市場增長勢頭與依嘉的穩健表現,我們對實現全年16億-18億元的銷售目標充滿信心,並將在四季度實現經營性現金流轉正。”

具體來看,商業化層面,公司核心產品持續釋放市場潛力,耐賦康和依嘉實現了可持續的自我造血。其中,耐賦康是全球首個且唯一完全獲批IgA腎病(IgAN)對因治療藥物。5月,耐賦康獲得國家藥監局(NMPA)完全批准,取消對蛋白尿水平的限制,成爲國內首個且唯一獲NMPA完全批准的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截至目前,耐賦康已在雲頂新耀所有授權市場獲得完全批准,爲其市場拓展創造條件。

從銷售數據看,耐賦康終端需求旺盛,上半年銷售收入達3.03億元,同比激增81%;隨着擴產補充申請獲批,供應能力進一步提升,1-8月累計收入達8.25億元。基於強勁的終端需求,公司將2025年耐賦康全年收入指引上調至12億-14億元,並預計2026年該產品銷售額或達到24億-26億元。同時,與耐賦康配套的Gd-IgA1診斷試劑預計2026年獲批上市。

全球首個氟環素類抗菌藥物依嘉同樣穩健增長,上半年收入達1.43億元,同比增長6%。通過聚焦目標核心醫院,其醫院端純銷同比增幅達37%。

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藥物維適平被雲頂新耀定位爲下一階段的核心增長驅動力,其在中國大陸的上市申請預計在2026年上半年獲批。爲保障上市後供應,雲頂新耀已啓動維適平本地化生產項目,項目建成後年產能預計達5000萬片。

研發方面,雲頂新耀已構建覆蓋抗原發現與設計、mRNA序列優化、LNP遞送技術到產業化生產的端到端全產業鏈mRNA技術平臺,並在此基礎上全面佈局腫瘤治療性疫苗及自體生成CAR-T等前沿療法。

其中,EVM16是雲頂新耀首款進入臨牀階段的個性化腫瘤治療性疫苗。3月,其研究者發起的臨牀試驗(IIT)已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順利完成首例患者給藥。EVM14是雲頂新耀首款自研進入國際臨牀階段的mRNA腫瘤治療性疫苗,今年3月,該疫苗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IND批准,其中國的IND申請也於7月獲得受理,成爲公司首個實現“中美雙報”的mRNA腫瘤治療性疫苗,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國IND獲批。自體生成CAR-T項目EVM18預計在下半年確定臨牀候選分子,有望在2026年獲取首批人體臨牀數據。

戰略發展層面,雲頂新耀通過先舊後新配售成功募資,進一步充實資金實力,加速創新管線研發、AI+mRNA平臺升級及現有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公司表示,上半年順利移除港股市場的“B”標誌意味着其商業化能力、經營穩定性獲得資本市場認可。

同時,雲頂新耀通過戰略性投資進一步拓寬創新邊界。今年上半年,公司斥資約3090萬美元參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I-Mab的最新一輪配股。交易完成後,疊加此前已持有的3.2%股份,雲頂新耀對I-Mab的持股比例提升至約16.1%,正式成爲I-Mab的單一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