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達股份官宣接入DeepSeek背後:風電企業數字化工具擴容
DeepSeek持續火爆,新能源企業亦紛紛“嚐鮮”。
2月20日,運達股份通過微信公衆號發文稱,運達股份正式完成在自有風電大數據平臺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相關工作,並將其成功部署於運達雲計算數據中心。
“以此爲新的起點,運達股份將通過AI技術全面深化風電產業全鏈條的智能應用場景。”運達股份在文章中稱,憑藉強大的平臺算力,DeepSeek大模型將深度參與風電項目開發全生命週期,例如在風場選址環節,可以充分利用AI的深度思考能力對海量的氣象、地理等數據進行分析,通過計算不同地形下的風資源分佈,爲風電場選址提供更加完備的科學依據。
一名接近運達股份的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接入DeepSeek是公司作爲頭部企業“緊跟行業潮流”的判斷,目前內部應用方纔部署完畢,後續成果可繼續期待。
多位業內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運達股份接入DeepSeek是一個積極消息,不過後續具體落地情況尚有待觀察。
一家風電企業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風電是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AI的訓練可能需要長時間和專業人員的參與,“但是現在接入也反映了運達擁抱新技術的願望吧,現在接入得早,後面有可能出成果,不接入大概就永遠出不了成果”。
“現在都在用數字化技術,只是各家應用的水平不一樣。”有業內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運達股份宣佈接入DeepSeek確實是緊跟熱點,不過目前風電項目中本身也已有數字化技術的參與和應用。
例如風電場選址這一環節,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風電企業特別是頭部玩家前期均已有較強的技術儲備。
運達股份在2023年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發佈了“運風”風資源計算評估公共服務雲平臺和“馭能”風電場宏觀選址規劃軟件。其中“運風”風資源公共服務雲平臺據公司介紹,其是以完全自研的核心算法,通過集成流體仿真、尾流評估、發電量及適應性評估等核心技術,實現了精細化風資源評估、高邊坡風險分析、環境效應評估等功能,爲各類場景提供靈活的計算策略。
金風科技旗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資源評估分析系統“風匠”系統平臺微觀仿真模塊也在2022年獲得北京鑑衡認證中心認證,使公司成爲首個獲得國內風資源領域仿真軟件認證的風電整機廠商。金風科技國內營銷中心風資源技術部部長兼風電研發中心風能研究院副院長鬍高碩此前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公司在風資源技術領域的佈局主要方向之一是圍繞數據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進行技術方法和工具的迭代升級,賦能風電場全生命週期業務場景。
“風電的數字化一直在推進,DeepSeek的出現對於行業而言,只是多了一個可用的工具。”一名風電產業人士如是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