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能源興建臺灣首座生質能蒸氣廠 打造零碳排解方
雲豹能源決策鐵三角。左起爲永續長暨發言人張建偉、總經理趙書閔、副總經理譚宇軒。記者簡永祥/攝影
雲豹能源持續深化綠能佈局,近期宣佈啓動全臺首座「生質能蒸氣廠」專案,主打「供熱不發電」的新模式,以高效率、低碳排的蒸氣供應方式,協助高耗能製造業實現淨零轉型。雲豹能源永續長暨發人張建偉、總經理趙書閔及副總經理譚宇軒今日針對雲豹能源未來發展,提出最新指出,這是雲豹能源邁向「零碳排解決方案供應商」的重要一步,也代表公司從發電事業跨入更完整的能源與ESG服務領域。
譚宇軒說明,這座生質能蒸氣廠的誕生,源於一家大型氣體工廠因燃燒天然氣產生過多碳排(Scope 1超過2.5萬噸),面臨政府罰金與碳費壓力。雲豹能源選擇在廠區旁設置生質能鍋爐,利用生物質燃料燃燒產生熱能,直接供應制程所需蒸氣,而非轉爲電力。「這樣做效率更高、損耗更低,對方不用再自行燃燒天然氣,也不再產生碳排,Scope 1直接歸零。」
他指出,傳統生質能多用於發電,但實際上過程會先產生蒸氣再驅動渦輪機,效率大幅衰減。「我們反其道而行,直接供熱,不發電,節能又減碳。」此舉不僅讓企業避開碳罰,也達成ESG減碳目標,更建立長期穩定的熱能供應合約。
譚宇軒說,這項商業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好事循環」:客戶省下罰款與碳費,雲豹透過長約獲取穩定收益,同時創造可複製的低碳商業模式。「我們幫企業降碳,也幫自己創造新的獲利來源。」雲豹能源即透過收購,推動這項業務,新蒸氣廠規畫年底完工。
除供熱專案外,雲豹也已在太陽能、風電、儲能與燃料電池等多元領域全面佈局,近年更跨足水資源回收、生質能再利用等循環經濟項目,逐步形成綠能全鏈生態系。公司策略重點轉向「從再生能源發電,走向企業零碳轉型整合服務」。
譚宇軒進一步指出,未來臺灣與東南亞市場潛力龐大。許多製造業者面臨碳費壓力與綠能採購要求,卻缺乏資金一次性投資設備。雲豹可依客戶需求客制方案,甚至以自有資金代建、代償,再透過長約收取報酬。「這些案子不可比價、難以取代,因爲我們提供的是解決方案,不只是電。」
目前雲豹能源已啓動第二座生質能蒸氣廠規畫,並陸續與多家化工與製造業者洽談合作。講者透露:「第一座一完工,馬上有很多廠商主動來談合作,市場非常大。」
談及能源事業的長期競爭力,他強調,「能源不會消失,只是形式不同。」除了電能,蒸氣、熱能、氫能、燃料電池等都將是未來能源的重要型態。只要電價與碳費持續上升,能源轉型相關的解決方案,就會愈來愈有價值。
譚宇軒說,雲豹能源在太陽能、離岸風電、燃料電池及儲能領域均曾領先佈局,從開發、施工、運維到售電,逐步形成跨國永續平臺。目前公司不僅在臺灣積極拓點,也向日本、東南亞延伸,建立完整的綠能投資與營運網絡。
他最後強調,雲豹能源的終極目標不是隻做「賣電公司」,而是要成爲整合能源、碳管理與ESG解決方案的企業。「從太陽能到蒸氣,我們都在同一條永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