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之王悍馬車極盛而衰 戰場上存在極大隱憂

悍馬車外型粗曠、機動性強,廣受軍迷喜愛。(示意圖/資料照片)

在1990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聲名大噪的「越野之王」悍馬車,全名是「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輛」(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縮寫HMMWV,俗稱Humvee),由於迥異於傳統吉普車的造型,又具有強大的機動與越野性能,一問世即受到全球軍迷關注。不過,到了2011年第二次波灣戰爭結束後,悍馬車受重視的程度急轉直下。因爲經過兩次戰爭洗禮,美軍發現悍馬車存在極大的隱憂。

1983年,「AM General」與美國陸軍簽約,生產55000輛悍馬車,金額高達120億美元。1985年,開始生產製造,並陸續交付給美國陸軍使用。1989年,「AM General」再接獲3萬3千輛的生產合約。

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美國國防部給予高度評價,認爲悍馬車滿足了一切要求,有很高效率的載重能力,具有極佳的越野能力與機動能力,對美軍來說是絕對的保證!

但是到了2011年第二次波灣戰爭,悍馬車的缺點逐漸顯現出來。因爲悍馬車底盤沒有防彈裝甲,對方看準了這缺點,於是用簡易炸彈(IED,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造成美軍重大損失。另外,悍馬車經常故障,妥善率超低。住在美國2、30年的友人透露,派駐伊拉克的美軍返國後抱怨,幾乎天天都在修理悍馬車。

悍馬車功能多、機動性強,廣受歡迎。(示意圖/資料照片)

兩次的波斯灣戰爭,美軍在中東戰場留下數萬輛悍馬車,竟然連塔利班都嫌棄,運回美國又不敷成本,也懶得運回去。於是美軍來個跳樓大拍賣,1美元起標,但運費自負。傳聞中華民國即以1美元買了近萬輛,以取代二戰時期沒有動力方向盤的老吉普車,直到目前悍馬車都還在部隊服役。

悍馬車剛引進臺灣時,吸引起不少好奇的眼光,包括配備有民間市售車還未見到的無鑰匙按鈕啓動,詢問度超高。部隊間流傳的理由是,戰場上需要高度機動部署,哪還有空閒時間找鑰匙?且萬一鑰匙掉了怎麼辦?

不用鑰匙誰都可以按鈕啓動,難道不怕被偷?答案是,悍馬車目標這麼龐大,又是虎斑迷彩烤漆,誰敢偷?一開到街道上大家都知道,馬上被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