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暗黑原則》 橋水制度 笑中帶啓發
《暗黑原則》■名人推薦:「知道錯在哪,纔會去改進」,這是非常重要的,但糾錯不能無限上綱。──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 ■黃金屋隨手翻:名人書單 https://bit.ly/4j0b0dd ■圖/寶鼎出版提供
「這不是一本勵志書」,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談起近期閱讀的《暗黑原則》(The Fund),語氣直白。這本由《紐約時報》財經記者羅伯.柯普蘭(Rob Copeland)撰寫的書,實則是對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自創「原則」的深度批判,凌忠嫄笑說,「我看到都覺得好笑,但又佩服。」
凌忠嫄表示,這本書是在批判達里歐所謂成功的原則,例如其創辦的基金不斷成長、獲利亮眼,他說這是歸功於他訂定的一個管理原則,但書中揭露,他的原則其實一直在改變。凌忠嫄認爲,達里歐的原則就只有兩個核心,一是類似棒球卡概念的制度,二是糾正錯誤。達里歐自詡建立了一套管理邏輯,鼓勵員工公開批評、評分並監督彼此,藉此推動組織進步,然而,《暗黑原則》曝光了這套制度的荒謬之處,例如每位員工都配備iPad,隨時登入系統替同事打分數、指出錯誤,甚至連「答應帶貝果卻沒帶」這種小事,都被當成失信行爲被檢討。
「我看到都笑出來,這家公司是不是太閒了?」話鋒一轉,凌忠嫄說,雖然這樣的方式管理有些過頭,甚至製造混亂,但她也從這本書獲得啓發,例如橋水的系統做得很好,棒球卡糾錯都用系統處理,IT技術走在很前面,「而且他們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了類似我們現在的智能理財功能,確實要走在別人面前,纔有機會賺到錢」,也令她思考,如何讓臺銀的系統更進步,使客戶體驗更便利。
另外,凌忠嫄分享,達里歐的公司治理很到位、業務能力很出色,有辦法招攬許多大型客戶願意把基金交給他,且非常懂得經營人脈與形象,「他是哈佛出身,社交能力很強,很會利用人脈資源,例如他的老師後來成爲財政部長,還會向他詢問對總體經濟的看法,這些也被他拿來作行銷」。她也認同達里歐糾正錯誤的原則,「知道錯在哪,纔會去改進」,這是非常重要的,但糾錯不能無限上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