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式擴內需“23條”來襲:擦亮“食在廣東”金字招牌,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境內外上市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海燕廣州報道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2025年9項重點任務的首位,經濟大省廣東今年怎麼擴內需?2月2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圍繞餐飲住宿、文化旅遊、養老托育、體育健康等服務消費領域提出23條具體舉措。
背靠1.27億常住人口,廣東怎麼激活龐大流量帶來的消費增長潛力?從年初加力擴圍實施2025年家電、數碼產品消費補貼政策,到如今《若干措施》對提出加快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有效擴大服務消費,2024年社零總額4.79萬億、坐擁兩大萬億消費城市的廣東,今年將穩步發力挖掘消費市場。
“食在廣東”撬動消費活力
作爲“美食之都”,廣東的“殺手鐗”就是“吃”。《若干措施》第一條便提出激發餐飲服務潛能。具體措施包括髮布“廣東美食地圖”,推出四季美食旅遊精品線路,擦亮“食在廣東”金字招牌。
爲了打造美食城市IP,《若干措施》提出擴大潮州、順德“世界美食之都”效應,鼓勵知名餐飲品牌在省內設立總部、首店、旗艦店,舉辦首發首秀活動。此外,鼓勵各地深入挖掘當地餐飲文化,培育名廚、名店、名品、美食街(城),發展夜間餐飲、休閒餐飲等特色餐飲集聚區,帶動預製菜、茶飲、點心、名小吃等地方產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在政策保障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信用類債券,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根據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迄今爲止,廣東省餐飲主體超過100萬家,去年,餐飲收入增長2.5%,高於商品零售的增長率0.6%。以廣州爲例,據廣州市商務局統計,廣州每萬人擁有餐廳約134家,網點密度居全國之首,餐飲消費佔遊客文旅消費支出比重超20%。自2024年12月起,廣州發放1億元“食在廣州”政府餐飲消費券,旨在以美食爲媒進一步引導激發消費活力,將覆蓋2025年元旦、春節、五一等重要消費節點。
文化旅遊和體育健康也是促進高品質消費增長的重要內容,《若干措施》提出,推動文化場館、新型演藝空間發展,鼓勵在商業場所改造增設一批小劇場,提供小型音樂會、話劇、音樂劇等多樣化演出服務,鼓勵沉浸體驗、數字藝術、線上演播等新業態發展。
此外,廣東還要持續推高“請到廣東”系列文旅品牌網絡熱度,辦好廣東文旅推介大會、廣東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等文旅活動。《若干措施》還特別提到了落實240小時過境免籤政策,豐富過境旅遊產品。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今年廣東以“請到廣東過大年”爲主題,廣泛邀請各地遊客前往,廣東省文旅廳數據顯示,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廣東共接待遊客8011.8萬人次,同比增長5.3%;實現旅遊收入745.3億元,同比增長7.5%,而到中國過春節的外國遊客比2024年增長了1.5倍。
一市一品牌一主線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除了從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文化旅遊、體育健康、教育培訓等方面有效擴大服務消費,《若干措施》還特別提出打造多樣化的消費場景和消費空間,以期激活消費潛力。
例如,《若干措施》提出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加快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支持有條件的地市發展智慧商圈、智慧街區、智慧門店、智慧景區等消費新場景。推進電子競技、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無人零售店、自提櫃等新業態佈局,支持直播電商平臺創新虛擬主播、3D直播間等帶貨模式和場景,聯動社區、商圈實施精細化運營。
在打造新型消費空間方面,《若干措施》明確大力推廣創新型沉浸式體驗式消費新模式,打造覆蓋電影、動漫、演藝、娛樂、音樂、健身的“超級IP首發地”,建設廣州塔廣場、深圳歡樂港灣、佛山創意園、東莞C park等一批引領消費新趨勢的時尚高地。
城市就是最重要的消費空間與載體,《若干措施》提出,聚焦一市一品牌一主線,打造廣州千年商都、深圳青春之城、佛山嶺南文化名城、東莞潮玩之都等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城市名片,創建服務消費試點城市。還提到了鼓勵各市開展嘉年華、美食節、音樂周、動漫節、特色賽事等各類活動,開展“服務消費季”系列促消費活動,徵集“粵式新潮流”文旅消費新場景,在主流媒體、新媒體、在線平臺等宣傳推廣,升級城市對外推介網店、APP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