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用相機監測野生動物,揭示棲息地過渡帶保護意義重大
在全球範圍內,熱帶雨林是物種最豐富的棲息地之一,因此在保護工作中常常被列爲優先事項。來自越南和德國的一個科學家團隊現在發現,在越南瑞丘國家公園,生活在地面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多樣性在半乾旱森林中是最高的,半乾旱森林是乾燥和溼潤常綠闊葉林棲息地交匯的過渡性棲息地。
科學家們在發表於《生物熱帶》雜誌的一篇 論文 中寫道,這些研究結果凸顯了棲息地過渡地帶對於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瑞丘國家公園位於越南南部,是該國沿海乾燥森林景觀中唯一的國家公園。這片保護區因爲棲息地多樣,所以很有特色,低海拔地區是乾燥森林,過渡區域是半乾旱森林,高海拔地區則是溼潤常綠森林。2018年,科學家們在該國家公園重新發現了銀背鼷鹿(Tragulus versicolor),這使該公園受到關注。
爲獲取瑞丘國家公園(Nui Chua NP)物種出現情況和分佈的基線數據,一個科學家團隊在2018年至2022年間開展了五次相機監測調查。
“在公園尋找銀背鼷鹿時,在我們重新發現這一特有物種的林區,其他物種的記錄數量多得讓我很驚訝,” 萊布尼茨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所(Leibniz-IZW)生態動力學系的博士生阮安(An Nguyen)說。“這讓我們超越物種層面,對瑞丘國家公園的地面哺乳動物和鳥類羣落展開調查。”
該團隊在整個公園共設置了145個相機監測站,以調查地面生活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在沿海乾燥森林和高海拔雨林之間的半乾燥過渡地帶發現了最爲豐富的物種多樣性。”
“詳細瞭解野生動物的出現情況和分佈,有助於保護規劃以及合理分配有限的保護資源,” 瑞丘亞國家公園主任陳文協(Tran Van Tiep)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瑞丘亞國家公園的保護工作中,我們應該特別關注半乾燥森林地區,尤其是因爲這個棲息地擁有最高的生物多樣性,並且極度瀕危的銀背鼷鹿(我們公園的旗艦物種)在此處的佔有率最高。由於這些重要的過渡棲息地位於緩衝區但在國家公園之外,我們應該考慮將它們納入公園的核心區域。”
極度瀕危的銀背鼷鹿最大的種羣很可能就生活在儒桂的半乾旱森林裡,這一情況爲保護這片棲息地增添了新的動力。除了儒桂國家公園之外,科學家們建議自然資源保護人士在更廣闊的沿海乾旱森林區域裡找出其他半乾旱森林地區,並保護這些森林。
“這次調查的結果與我們在半乾旱沿海森林棲息地記錄到的極高植物多樣性相符,” 植物學家、南方生態研究所所長 Truong 說。“這進一步說明了這種過渡性棲息地對於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也說明了在越南南部沿海省份對其加以保護的必要性。”
由萊布尼茨動物園與野生動物研究所(IZW)所屬的柏林研究聯盟(Forschungsverbund Berlin e.V.)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