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設廠慘賠7億後,光寶佈局3大啟示:全球化不只是換地點

圖片來源:莊凱程攝

光寶科技生產基地遍及全球,過程中也嘗過不少苦頭,在地緣政治、貿易風險交織出的全球化變局之中,總經理邱森彬在2025年「天下管理高峰會」分享,光寶近年佈局多元市場的重要啓示。

整理 天下編輯部  圖片來源 莊凱程攝

爲什麼談全球化?今天論壇的重點是「動盪」,但我們不會用這麼強烈的字眼,而是使用「變局」。

世界正在轉變,過去談長年的供應鏈,考量成本、效率,不需要擔心太大的風險。但自從新冠疫情、川普1.0時代之後,我們面臨很不一樣的世界。

全球化是所有臺商課題

怎麼思考全球化佈局?

首先,當然是爲了要分散風險,包含地緣政治、貿易摩擦的風險,不管是美中貿易戰、泰柬邊境衝突、烏俄戰爭,都可能產生供應鏈斷鏈的風險,如何從風險角度重新佈局全球化。

第二,如何利用變局去貼近客戶。企業利用變局,從貼近客戶的角度,思考怎麼縮短交期、提升服務,進一步提升附加價值。身在變局,不能用逃避的思維,而是要正面思考,在轉機之中創造出更多利潤、生意機會。

在全球化過程中,人才是非常麻煩的事。大家都知道黃仁勳馬上要到士林設點,他一來,馬上就有2000個工程師不見了,臺灣企業原本能找的人都不夠了,又遇到跨國企業搶人,如何利用資源,尤其是讓在地優勢成爲企業的助力,是思考全球化佈局最基本的思維邏輯。

3構面評估製造基地地點

光寶在全球有很多製造基地,我從3個構面分析,爲什麼選擇這些地點。

第一是策略性的地理位置,第二是供應鏈的生態系,第三是營運的效率。

策略性的地理位置,是如何貼近客戶。我們利用這次在地化的機會,把生產基地從中國大陸搬到美國,把很多高科技產品從中國大陸搬回臺灣,消費性產品從中國大陸移到越南。原因是貼近客戶、臺灣有更多的技術人才、越南有更多勞動力的成本優勢以及政策友善。

但要讓想法落地,必須注意4點。

首先,要針對地緣情境做功課,瞭解在地環境,考慮當地可能的迴應速度及能力,以及如何在變動中主動掌握機會、主動出擊,最重要的是如何架構韌性的組織與管理能力,這也是最難的一件事。

系統性思考資源與策略

全球化沒有捷徑,也不可能一帆風順。

我們要從中國大陸把基地搬到哪個地方,所有制程、材料各方面都沒變,百分之百複製,結果做出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大家相信嗎?真的是這樣,箇中辛酸只有去做的人才體會得到。

我們要有系統性的思考,更精準一點講,要有全球化佈局的思維。我們要很清楚知道,要到哪裡、需要什麼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而不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這是最糟糕的事。

當你要動,你就要開始想,怎麼全面去動?不能今天川普講了一句話,我馬上就做一個相對應的動作;他今天又哀了一聲,我們明天就要叫一下,這樣絕對會很慘。

舉個例子,當初礙於關稅問題,所以我們把生產基地搬到越南,結果把工廠拆掉,重新再蓋,7億就飛了,這是非常慘痛的代價。

第二,要授權當地有決策的權力,只有讓聽得到話的人做決策,纔有辦法快速因應,讓他們知道怎麼在當地調整。最大變數,是你在這邊做事的人習慣做這樣的事,可是在另一邊根本不知道,很多事要授權當地因時、因地制宜。

第三點、也是我們最辛苦的地方,各地文化不一樣,你認爲理所當然、沒問題的問題,反而在當地問題很大。你必須從當地角度思考,進行溝通,也不要以總部跟子公司的上下關係,告訴他們怎麼做,應該要傾聽,否則,即使他照着你的方法做,做出來就是不一樣。

即使我們在SOP把流程寫得非常清楚,但他的認知跟你的想像不同,簡單說是雞同鴨講。最好的方式,是用錄影呈現出結果;第二是用數位分身訓練員工,數位工具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延伸閱讀】

「美國衰退警報解除了」關稅爲什麼沒拖垮經濟,還讓美股創新高?

碰到人自動停、能感壓感溫!臺灣唯一「電子皮膚」廠,日本大廠也投資

專家:多數人用ChatGPT的方法都錯了

「安靜崩解」:比安靜離職更危險的職場隱憂

長壽專家:40歲、50歲和60歲後增強肌力的6種運動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