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貧窮有解?生理用品點數補助案破5千人附議

爲推動「月經平權」,臺北市提供國小高年級至高中職1年級女學生生理用品補助。(本報資料照)

爲解決「月經貧窮」問題,有民衆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女性生理用品專用點數-文化幣模式補助」,建立採取專款專用的補助制度,保障女性基本生理需求,並已累積超過5200名網友附議並通過提案門檻。民團認爲,可見這起現象已獲得社會重視,盼政府正視,從協助經濟弱勢女性羣體開始做起。

根據世界銀行2022年統計,全球至少5億人正經歷「月經貧窮」,這些女性正值經期又無法負擔生理用品,以致無法上學接受教育,甚至導致未來發展受限。在臺灣類似的民調,即專注於推動月經平權的非營利組織「小紅帽」曾發佈「2021臺灣月經經驗大調查」,全臺有14%的女性表示,生理用品的支出曾帶來經濟負擔,並且有9%的人曾在購買「生理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之間產生兩難。

這項提案已吸引5262名網友附議,已進入等候機關回應階段。提案白姓網友表示,倡議目的在於保障所有女性基本生理需求,降低因經濟困難導致的「月經貧窮」,希望能建立專款專用的補助制度,避免補助被轉用至其他消費,並推動性別友善政策,提升社會對身心健康的重視與支持。

至於作法,白姓網友說明,執行對象的適用年齡建議爲12到50歲女性,依醫學上平均初經與停經年齡調整。補助金額爲每人每月固定200到300元,依實際平均生理用品支出調整。方式可採「數位點數」或「專用電子券」,類似文化幣模式運作,點數可綁定身分證字號與手機App,不得轉贈或二次販售,僅能於合作通路使用。合作通路可開放藥妝店、超市、便利商店,僅限購買生理用品,包含衛生棉、棉條、月亮杯清潔液等。

「小紅帽」創辦人兼執行長林薇表示,這起政策屬於衛福部的權責範圍。這幾年團隊在與衛福部溝通時,衛福部雖沒有表明反對立場,但確實還沒感受到積極支持的態度。

林薇指出,提案支持「月經平權」近來也有不少民衆發起,代表大家越來越重視,但如果要政府全面性普發經費支持,雖然是很理想的目標,但實際上必定窒礙難行,因此現在希望是能先協助經濟弱勢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