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和鳴
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玫瑰都是聖潔和愛情的象徵。但您知道嗎?您以爲的玫瑰,其實很可能是月季。更確切地說,多數鮮切花花店所售賣的“玫瑰”,其實是“現代雜交茶香月季”中的切花品種。
月季是薔薇科薔薇屬植物,是世界主要花卉。中國是月季的原產地之一,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栽培歷史。而在中國月季傳入之前,歐洲只有每年開花一次的薔薇,及枝葉多刺、花朵較單薄的玫瑰。
18世紀末19世紀初,中國月季“四大老種”傳入歐洲。育種專家們將其與當地原產的薔薇種及其他古老花卉品種進行反覆雜交,先後培育出“努賽特月季”“波旁月季”“茶月季”“雜交長春月季”等品種,並於1867年育成了具有重複開花習性的新品種“法蘭西”。這也標誌着現代月季時代的到來。
“法蘭西”育成之後,歐洲育種專家又着手進行“茶月季”與“雜交長春月季”的雜交,並推出新品系“雜交茶香月季”。
此時,法國出現了一位在花卉發展史上極爲重要的育種家弗朗西斯·梅昂,他培育出了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月季品種”——“和平”月季。
梅昂出生於法國一個月季世家。他年輕時就跟隨父親在月季苗圃工作,後來又遍訪法國和美國著名的月季園,收集研究資料和雜交親本材料。1935年起,梅昂專注培育新品種月季,經過雜交育種及多次篩選繁殖,至1939年定植出一種具有美麗花形及光澤葉片的品種,標號爲“3—35—40”。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梅昂爲保護自己所創育的新品種,將“3—35—40”月季苗郵寄給他在美國結識的育種專家羅伯特·培耶。培耶對該品種進行了試種和進一步培育,同時分送到美國各地進行區域試驗和品種對比試驗。研究發現,無論是在美國北部寒冷乾燥氣候條件下還是南方炎熱潮溼的氣候條件下,無論是在沿海還是內陸、沙土或黏土上,“3—35—40”品種都能茁壯生長。幾年後,“3—35—40”轟動全美。
1945年4月,該品種被太平洋月季協會命名爲“和平”,以紀念二戰結束,同年又作爲和平的象徵贈送給聯合國首屆大會代表。
這是月季的“高光時刻”——它與世界人民呼喚和平的美好願望聯繫在一起,第一次站到了國際花卉舞臺的中央。以此爲標誌,“現代雜交茶香月季”作爲花卉中一個重要的、單獨的品類體系最終成型。至此,現代月季發展走向成熟。
現代月季擁有許多其他花卉品類無法比擬的優勢。它色澤鮮豔、花香四溢、四季常開,因而在很短時間內便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不少歐洲的富裕人家會將自家後院改造成花圃,種滿各種顏色的月季。在月季園裡互訴衷腸,也成爲熱戀男女唯美的心願。
關於月季是如何被誤讀爲玫瑰的,目前各界並無定論。有一種說法認爲,這可能源於文學作品中的表達疏漏。實際上,從植物分類學角度看,月季和玫瑰雖然同屬於薔薇科薔薇屬,但卻不是同一種花。前者枝有皮刺,葉光滑,四季開花,花色較多;後者枝多皮刺和剛毛,葉有皺褶,一季開花,花色多爲紫紅色和白色。或許因爲“花前月下”的場景太過經典,以至於人們根本無意糾正這個“美麗的錯誤”。久而久之,月季與玫瑰也就形成了這種難分你我的奇妙關係。
在歐洲,月季代表着和平與愛情。在中國人眼中,月季則是生命長青與頑強奮鬥的精神象徵。而隨着現代月季產業的發展,月季又成爲人類智慧及科技實力的體現。
據市場研究機構Statista的數據,目前全球月季品種數量已經超過4萬個,每年還在不斷增加。另據國際花卉協會2023年的統計數據,在全球婚禮用花中,月季(玫瑰)佔比達到67%,其中以“永恆之愛”爲主題的月季(玫瑰)佔比超過80%。
在新一代園林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中國月季在品種收集、育種研發、加工生產等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目前,中國月季切花產量已佔全球總產量的37%,盆花、庭院景觀與深加工產品形成千億元級產業集羣,月季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而伴隨種植業和物流業的迅猛發展,48小時之內,我國的鮮切花月季就可以送達遠在千里之外的他國消費者手中。
隨着花茶、精油、護膚品等周邊產品愈加豐富,月季深加工產業鏈不斷延伸,“生產+新品種展示”“園藝+休閒”等新業態也成爲現代月季產業新的增長點。此外,花卉會展業蓬勃發展,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40年來首次落地中國,共吸引來自美國、法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00名科學家、企業家及愛好者來到北京參會。
情人節相贈的浪漫禮物、包裹在點心中的香甜餡料、沁人心脾的精油香水,人類早已經離不開月季的存在,也習慣於月季帶來的驚喜。正如英國詩人西格夫裡·薩鬆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中的經典詩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花般絢爛綻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