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銀數位金融事業羣副總經理 戴鬆志運用社羣 擴大金融影響力

遠東商銀數位金融事業羣副總經理戴鬆志。圖/遠東商銀Bankee社羣銀行提供

永遠精神飽滿的遠東商銀數位金融事業羣副總經理戴鬆志,是遠銀Bankee社羣銀行的重要推手,他堅持持續創新,Bankee社羣銀行成最有特色數位帳戶,成功轉進成長期,2024年戶數近27萬戶、2024年存款餘額成長127%,未來成長動能樂觀可期,今年的存款餘額目標成長幅度爲22%,成爲遠銀的獲利四大支柱之一。

戴鬆志提及當初爲何取名Bankee時說,Banker是銀行家,人都需要Banking,加上英文裡er、ee都是人的意思,所以最後取名爲Bankee。核心理念就是打破銀行跟客戶間的關係,銀行、客戶是一體的,希望把主控權給客戶,先從存款開始導入社羣圈的概念,從根本挑戰傳統銀行的營運邏輯。

社羣圈的概念就是,我是員工,怎麼去推廣客戶,同樣,客戶就是我的員工,要如何去推廣,就是成爲分行的概念,其中有資深的員工,也有資淺的客戶,以目前有1,000人的社羣圈就有6個,且存款非常驚人,最大的社羣圈就有40億元的存款,等於是一個很大的分行。

當初先推廣的時候,很多人不清楚什麼是社羣圈,經過一直的教育,越來越多人知道並變成越來越多的社羣圈,成爲「微型」分行,是有潛力的分行。現在整體的社羣圈有3萬多個,等於有3萬多家分行,這就形成跟傳統分行很不一樣的地方,過去傳統分行開設相當麻煩,但在數位時代,藉由網路傳播,會形成很不一樣的力量,讓每個人操作手機就成爲自己的分行,顛覆傳統實體分行的定義和規模限制。

金融要更貼近生活、纔會自然擴散。在數位帳戶的推廣上,Bankee一開始與傳統的KOL合作,與不少KOL共同成長,但隨着市場變化,素人圈主逐漸成爲主要推動力。相比起影響力廣泛的KOL,素人圈主以真實的用戶體驗更能打動同類羣體,並建立更深層次的信任。

Bankee內部將圈主分爲潛力、微型、小、中、大圈主,各種圈主各有特色。大型圈主是螞蟻雄兵型、小型圈主反而是較有影響力的人、中型圈友的平均存款金額最高。其中,潛力圈主人數最多,微型專門則是專挑千萬大戶圈友。這一策略的轉變成效顯著。數據顯示,平均每季新增1,000家線上分行,素人圈主已貢獻顯著的推薦成績,不僅在數量上佔有優勢,還爲Bankee創造了穩定的資金流入。這些圈主每月的被動收入可達數千元,甚至每年可達13萬元,被動經濟收益成爲這些用戶的財務支柱之一。

戴鬆志說,「Bankee的成長空間其實還是很大」,因爲我們跟傳統銀行思維不一樣,會形成一個逐漸加深的合作深度,且Bankee強調的就是權益「持久」,因爲研究一般銀行最常被詬病的事情就是吸引民衆進來後就把權益縮減,但Bankee做的事情是「越來越好」,利率是一直往上調,因此活存利率從0.6%,額度無上限,一直調到現在的1.435%,且沒有任何任務,不需要刷卡、存美元等等,就是希望單純、簡單,形成更加精準的行銷。

這樣來說,Bankee就是把客戶當員工,若客戶也覺得東西好用的時候,就會協助找到一些適合的客戶進來,這也就是當初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就是「呼朋引伴」、「樓上揪樓下」的概念。

戴鬆志說,可以永續經營的合作關係纔是我們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