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面對面科普 點燃大巴山少年“星辰大海”夢
新華社成都2月16日電(記者吳曉穎)“火山是一種重要的自然地理現象,在已知的太陽系行星及其衛星中幾乎都發現有火山,你們可能也見過火山……”2月15日,四川巴中市恩陽科普大視界園區內,近千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步伐穩健地走上講臺,爲青少年帶來《走近火山,解密宇宙奧秘》的主題講座。
此次講座是在巴中舉行的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活動的一部分。在爲期兩天的時間裡,來自計算機、天文學、古魚類學等領域的10位院士帶來了10場主題講座,爲青少年科普最新科技知識、分享科技發展前沿。
領銜開講的劉嘉麒是我國火山研究領域的院士,84歲的他依舊活躍在科研、教學一線,並藉助互聯網爲公衆科普火山知識,被網友親切地稱爲“火山爺爺”。
“火山是探索星球內部信息的重要窗口,許多地球科學問題都與火山有關。它在給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造成災難的同時,也塑造了氣勢磅礴、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爲人類創造了豐富的財富。”談到火山學研究,劉嘉麒院士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他將火山形成原因、火山作用對生命起源的影響、火山活動對氣候影響等深奧的科學問題,淺顯易懂地向學生科普。
坐在臺下的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在本子上記錄。演講剛一結束,學生們便迫不及待地舉手,與“火山爺爺”進行互動。
“水能滅火,爲什麼海底的火山還會噴發?”
“爲什麼有的火山口會形成岩漿湖?”
面對學生們拋出的一個個問題,劉嘉麒院士耐心細緻地一一作答,這既是知識的傳播也是思想的碰撞。
同學們對宇宙奧秘的求知慾,也讓劉嘉麒感到十分欣慰。他鼓勵“小科學迷們”保持好奇心,通過課內外學習、到大自然中探索、去科普場館體驗等方式提升科學素養,在科學的海洋中暢遊。同時,他也提醒同學們在選擇網絡視頻等學習資源時要學會甄別,“青少年現在都喜歡看手機,網絡上各種視頻很多,選擇科學、準確的視聽內容尤爲重要。”
“我國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鐵路發展之路。截至2024年底,我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4.8萬公里,世界排名第一。”緊接着,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帶來以《中國高鐵創新與發展》爲主題的科普講座。他從世界和中國高鐵發展歷程談起,深入淺出地解鎖中國高鐵“領跑”世界的密碼,臺下不時傳來熱烈的掌聲。
盧春房激勵青少年要勤學善思、勇於探索,努力成長爲未來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要保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敢於質疑、勇於挑戰,在科學探究的實踐中不斷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與頂尖科學家面對面,是許多少年的夢想。“能有機會在現場聆聽幾位科學家爺爺的講座太幸福了,不僅學到許多科學知識,還感受到了他們爲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夢想而堅持不懈的精神。”巴中市恩陽區第二小學六年級四班袁博川難掩興奮,“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去探索世界未知的奧秘。”
據悉,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由《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科普視聽宣傳委員會、巴中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辦,吸引了院士、科學家代表、科技愛好者等3700餘人參會。本屆大會以“鏡頭記錄知識傳承 光影傳播科技力量”爲主題,通過科技矩陣場館展示、院士主旨演講和科學家主題講座等形式,將複雜的科學知識趣味化,將傳統的書本知識視聽化,引領青少年發現科學的未知之美,走進科學的魅力視界。活動現場,與會的10位院士聯合發佈“全國青少年科普閱讀行動”巴中倡議。
據介紹,未來9年,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都將在巴中舉辦。按照“一年一大會、一月一院士、一週一專家”的標準,每年舉行近100場知識講座、科普視聽等活動,打造“不落幕的科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