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棒壘球教練研習 陳瑩:提升退役球員及教練權益

推動原住民族棒球、壘球輔導計劃教練增能研習工作坊,1日在國立體育大學舉行。教育部體育署表示,課程分爲2梯次,每梯次3天的研習課程,吸引了全國共145名教練參與,希望藉由計劃的推動,未來在原住民族運動人才的培育上能永續發展。中央社

教育部體育署今天舉辦推動原住民族棒球、壘球輔導計劃教練增能研習工作坊,民進黨立法委員陳瑩表示,計劃提供退役球員長遠有保障工作,提升教練權益,也是政府對棒球的重視。

推動原住民族棒球、壘球輔導計劃教練增能研習工作坊,今天在國立體育大學舉行。體育署表示,課程分爲2梯次,每梯次3天的研習課程,吸引了全國共145名教練參與,希望藉由計劃的推動,未來在原住民族運動人才的培育上能永續發展。

陳瑩接受媒體聯訪特別談到,這個計劃從她於2018年開始推動至今共7年時間,相關預算從新臺幣約1700萬元逐年增加至今已達1億500萬元,教練的薪水也從當初的2.9萬元提升到現在約6萬多元,更爭取教練的薪水,是可以隨着軍公教的調薪調整。

陳瑩說,同時也把A、B級教練的薪資做了調整區隔,讓大家的薪資有再調整未來性,這樣的計劃可提供很多退役球員長遠有保障的工作,薪資待遇也有大幅調升,也是政府對棒球的重視,除了人才培訓外,對於教練的權益也可以獲得提升。

計劃主持人、國立體育大學副校長黃東治致詞表示,計劃從開始的70名教練一直增加到今年約有145名教練參與,體育署再三叮嚀關注性平及體罰問題,值得慶幸的是今年相關問題已降到很低,這次規劃課程,不只是技術面投、捕手訓練,還包含心理學、性別平等以及法治觀念,希望與會者能全方位提升,不只會教球,也能引導孩子,成就他們健康的身心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