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他們捐的!高屏大橋「精神堡壘」地標 見證屏東由農轉商

屏東扶輪社捐贈精神堡壘留念,成爲高屏大橋地標。圖/屏東扶輪社提供

屏東扶輪社資深社友90歲李文雄今年是他入社60週年,屏東扶輪社舉辦「入社60年感恩茶會」,表彰李文雄長年投身社會公益、服務地方精神,他在1965年加入扶輪社,1977年至1978年間擔任屏東扶輪社社長,是高屏最資深扶輪人。李文雄任職社長期間,在社友們爭取在橋下設置「精神時鐘」,希望成爲屏東人心中信標,陪伴出外遊子,象徵「用時間守候出外人的心情」。

1970年代正值屏東戰後人口高峰期,城市建設蓬勃發展。1978年第二代高屏大橋啓用,取代1935年舊有與下淡水溪鐵橋共用公路橋,象徵地方邁入新時代。

李文雄回顧當年記憶指出,他當年任職社長期間,社友們爭取在橋下設置「精神時鐘」,希望這盞時鐘成爲屏東人心中信標,象徵「用時間守候出外人的心情」。

現任屏東扶輪社第71屆社長林坤憲表示,屏東扶輪社歷經70年,見證地方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發展歷程。過去扶輪人出錢出力,在許多公共建設及社會救助扮演關鍵角色,「屏東扶輪社在地70年,也是屏東地方由農轉工世代見證者」。

林坤憲指出,臺灣1959年發生大規模小兒麻痹疫情,扶輪社率先響應防疫行動,自1960年起連續八年提供每年三千支沙賓疫苗,協助屏東孩童建立免疫防線。同年也在三地門建設自來水廠,解決偏鄉部落用水問題,該項工程更獲港澳等國際扶輪社響應。

近年推動千禧公園至游泳池間「扶輪橋」建設,爲學童打造安全通學步道。該橋2015年啓用,資金多來自日本與韓國扶輪社募款,展現跨國公益合作的力量以及捐助馬拉威助產士訓練計劃,確保守護產婦及幼兒生命安全。

林坤憲說,藉由李文雄老社長入社60年感恩茶會,老社長還能以90歲高齡參與社務運作與社會公益,期盼社會能更明瞭社團公益精神,帶動更多人蔘與社會公益,傳遞良善力量。

屏東扶輪社資深社友李文雄(右二)是高屏最資深的扶輪人。圖/屏東扶輪社提供

早期高屏大橋「精神時鐘」讓用路人留下深刻印象。圖/屏東扶輪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