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公佈政治人物好感度 盧秀燕第一、黃國昌吊車尾、賴清德跌幅最大
臺中市長盧秀燕。記者陳秋雲/攝影
《遠見》今天公佈最新「臺灣民心動向調查」,2025年臺灣政治人物好感度排名中,8名政治人物打分數,盧秀燕以6.36分居冠,賴清德總統跌幅最大,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則吊車尾。調查顯示,在經濟壓力與政治分裂下,民衆展現矛盾心態:既渴望穩定,又深感不滿。全民共識爲經濟議題,罷免掛零效應更凸顯社會分裂。
《遠見》9月中進行「臺灣民心動向調查」民調,調查以電腦輔助電話訪問調查,樣本規模爲1021份。先請受訪民衆由1至10分,幫8名政治人物打分數。調查結果發現,2025年最新的臺灣政治人物好感度排名出現兩極化:臺中市長盧秀燕、臺北市長蔣萬安各以6.36分與6.14分,稱霸冠亞軍,蔣萬安平均分數也進步最多。反觀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本次排名分居第5、第7,兩人的好感度分數下滑度,也是前兩高。
7 月起連續兩波罷免都未過關,反映出民意厭倦政治惡鬥。其中,42.8%民衆對罷免結果感到開心、另有34.1%表示失望,兩者差距不到9個百分點。有58.4%的受訪民衆認爲,罷免後臺灣社會氛圍走向較分裂,而非較團結,僅23.7%覺得更團結。
至於罷免爲何全數未通過?調查發現,超過3/4的民衆歸因爲臺灣內部原因,包括有33.6%民衆希望社會穩定、25.8%認爲缺乏正當性,也有16.7%認爲是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比率遠高過「中國勢力影響」(9.5%)、「不滿意政府在美國關稅談判表現」(6.5%)等外部因素。
綠營政治人物好感度下降, 學者多認爲,與罷免之後民衆對執政黨不那麼滿意的民意氣氛有關。調查發現,有48.2%民衆不滿意罷免後執政黨的人事調整。民衆對政治惡鬥的不耐,轉化爲對執政黨的高度不滿,也凸顯「穩定」已成爲多數人的首要期待。
調查問民衆,「在政府施政中,比起民主與政治程序,我更希望政府優先處理經濟與物價問題?」結果同意佔比高達
72.7%。而當國際局勢不穩定時,有65.4%民衆認同臺灣內部應該要展現一致立場;面對兩岸情勢,民意則呈「雙軌並行」:既支持加強國防(60.9%),又希望推動交流(54.8%)
調查詢問受訪民衆,罷免過後,政府現在最應該加強哪一方面?依最多可複選3項的結果顯示,「經濟與就業穩定」(55.4%)、「維持兩岸和平」(39.9%)及「加強政府與民衆溝通」(35.5%)分居前三高。此外,「促進政黨對話,降低對立」(32%)、「穩定的社會秩序」(29.6%),則緊追其後。結果再次呼應罷免過後,民衆對政治惡鬥的不耐,也凸顯多數人目前抱持政府對民衆、朝野對話溝通,以及「穩定」的高度期待。
另一方面,當經濟成爲全民共識時,問民衆「罷免過後在野黨該扮演何種角色」時,可複選最多3項的調查結果,「監督政府,防止濫權」(51.4%)、「反映民意,表達社會聲音」(45.3%)分居前兩大項目。再進一步問民衆「臺灣未來一年最該優先處理的方向爲何」時,「經濟」(43.7%)毫無意外地成爲壓倒性的共識。
當民衆期待在野黨監督政府、反映民意,且拚經濟優先的情況下,專家學者提醒,考量目前在野黨在國會掌握多數的現實,執政黨必須要多做朝野溝通,化解歧見,攜手朝經濟優先的全民共識前進。
《遠見》今天公佈最新「臺灣民心動向調查」,2025年臺灣政治人物好感度排名中,盧秀燕以 6.36分居冠,賴清德總統跌幅最大,黃國昌則吊車尾。圖/遠見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