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嘉義城隍廟戲臺變身林宅時敏堂 歷史建築開放參觀吸人潮

歷史建築「林宅時敏堂」今天開放參觀,長義閣掌中劇團搭戲臺演林家故事。(廖素慧攝)

全臺唯一戲臺變身爲住宅的嘉義市歷史建築「林宅時敏堂」原是嘉義城隍廟戲臺,彩繪太師屏畫中有畫、中脊樑上有中華民國國旗、拜殿的神桌及板堵處處史蹟見證臺灣百年曆史的更替,6日由市長黃敏惠、總統府資政張博雅、林家代表林良甲、沈高全等人揭牌,開放參觀,人潮涌入。

林宅源自日據時期嘉義富商林寬敏創立義順商號,白手起家有成,爲回饋社會,1922年出資興建捐贈城隍廟戲臺,1940年城隍廟重修完成,戲臺用16年後,吳鳳北路擴寬,拆除戲臺,林寬敏之子林文章買回遺存構材,在臺鬥街現址重建爲林宅,林寬敏之孫林良甲提報歷史建築,2009年市府登錄爲歷史建築。

2019年底開始修復,修復主體經費1060萬元,由文化部、嘉市府文化局、林家各分攤70%、20%、10%,還有景觀、彩繪及策展近1000萬元,總計劃經費約2000萬元。

歷史建築「林宅時敏堂」今天由市長黃敏惠、總統府資政張博雅、林家代表林良甲、沈高全等人揭牌。(廖素慧攝)

林宅的彩繪總修復師李志上採「修舊本舊」施工,用料、技巧儘量保持原貌,修復過程既驚豔又驚喜,花鳥、人物、風景彩繪精采、美輪美奐、寓意豐富,中脊樑上有中華民國國旗,底層有代表日本軍隊的旭日旗;太師屏的底層另有頭戴官帽男子與手持扇子女子組成的「天官賜福」圖;磚牆有日本瀨戶本業敷瓦。

市長黃敏惠、總統府資政張博雅、林家代表林良甲、沈高全等人蔘觀「林宅時敏堂」太師屏。(廖素慧攝)

黃敏惠表示,林宅是全臺獨一無二的戲臺兼家宅的歷史建築,原嘉義城隍廟戲臺經細緻的修復工程,秉持「最小干預、最大保留」的原則,確保戲臺完整重現當年的風貌,讓林宅重生且傳承下去,更是嘉義市重要的文化財。

黃敏惠表示,「阿公捐助,兒子買回,孫子提報歷史建築」的3代歷程,象徵林家家族的強大凝聚力,子孫延續先輩「地方共好共榮」的精神,讓戲臺從私人家宅轉型爲公共文化財,傳承家族記憶,見證嘉義的歷史文化變遷。

歷史建築「林宅時敏堂」今天開放參觀,林家族人及各界人士合照及參觀。(廖素慧攝)

林宅開放參觀,主題特展包括時光痕跡、林家百年風華、戲臺新生、臺鬥街生活以及齊心守護等5大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