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講堂/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 體認公費醫使命感
蔡景耀(左)在眼科診間爲病人看診。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的院長室牆上,高掛出自書法名家朱振南之手的「至善無我」書法橫幅,時刻提醒自己。記者林伯東/攝影
行醫逾30年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是眼科醫師,肩負公費醫師的社會責任,時刻提醒自己「至善無我」,盡己最大能力照顧病人,醫者仁心,持續帶領中興院區朝北市西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邁進。
「我對於『紅藍血管』的感情,比起『紅藍配線』來得深。」蔡景耀憶及國中生物課解剖青蛙時,發現自己不怕血,加上臺中一中在學成績不錯,因此大學聯考最終選擇醫學,考上公費的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現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體認到「公費醫師有社會責任」。
關懷弱勢 治病也照顧心情
畢業後服完兵役,他被分發到臺北榮總服務,也下鄉至鳳林分院、臺東分院,漸漸體會到許多病源於家庭、社會與心理因素,「除了把病看好,還要照顧好病人的心情」,心中就此種下關懷弱勢的種子。
因爲北榮學長鼓勵「你的特質適合走眼科」,蔡景耀自此踏上眼科醫師之路。「眼科屬於外科系非常精巧的科別,開刀都是用顯微鏡看」,他認爲,對病人的幫助立竿見影,「開刀能夠讓病人重見光明」,這也是作爲醫者最大的回饋。
在北榮服務6年後,蔡景耀進入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前身爲臺北市立中興醫院)服務。行醫超過30年的他,感恩能以公費生求學,社會給予他機會去照顧別人,「不要開不需要的刀,可是當病人需要時,你就要出現」,這是公費醫師的責任。
令蔡景耀印象深刻的病患,是6年前一位出車禍致眼球破裂的18歲女孩,在其他醫學中心認爲挽救無望而建議挖掉眼睛時,輾轉來到中興院區求醫。他當作自己女兒來照顧,「盡己可能去治療」,經團隊全力救治,順利修復該名女孩的「靈魂之窗」,至今恢復視力已達0.7。
醫病信任 病患看到第三代
「醫病關係最重要的是信任」,蔡景耀認爲,一個好的關係建立在信任、利他,每位醫師都想把病人治好,病患也要對醫師有所信任,「找到你可以信任的醫師並培養長期關係。」他笑說,現在病患都看三代,從病患到他的小孩、甚至是岳父的全家人。
蔡景耀還有一個公衛情懷。北市聯醫作爲公立醫院,會協助主導「護眼護照」政策推廣,歷經10年努力,北市學童的視力不良率大幅降低,更成爲六都之首,新北市府也跟進推動「護眼筆記」。他認爲,醫療行爲可以救人,但是醫療政策可以救更多人。
2020年接任中興院區院長迄今,蔡景耀始終秉持「一家公立醫院要有傳承感」,中興院區前身是創立於1905年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病院,治療對象爲臺北市平民百姓,它不單是臺灣第一所教學醫院,也是國內開設公立醫院的發源醫院,今年適逢120週年。作爲公立醫院,維持永續是責任,還要追求民衆健康的利益,配合北市府的公衛政策。
朝重度級急救醫院 繼續努力
蔡景耀強調,中興院區位在北市西區,也是雙北的正中央,超過半數病患來自臺北、近半數是新北,「承上啓下」的照顧在地居民更顯重要。中興院區現爲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爲照顧好未來更多就醫民衆,院方正朝西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努力。
工作忙碌之餘,蔡景耀會在院長室踩踏步機。記者林伯東/攝影
「面對困難問題時,就看看高掛牆上的『至善無我』書法橫幅」。在工作忙碌之餘,蔡景耀6年前重拾大學打羽球的習慣,平時會和朋友練習雙打,能訓練反應力。他也會在院長室踩飛輪、踏步機,下班或週末則會到住家附近泳池游泳,藉此鍛錬核心肌羣,避免肌少症發生。
「運動是另外一種的養生」,蔡景耀認爲,運動時的身體雖然累,但能帶來全身循環改善、頭腦清醒。他也每天量體重,注意自己身體狀況並調整飲食,這是最簡單、最方便的健康行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