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定:中國出口將下滑 人民幣貶值壓力高於去年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14日於頭版刊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的專訪指出,今年中國出口將面臨更大挑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壓力會大於上一年度。但面對美國貿易戰,他認爲中國必須加速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轉變,而非訴諸人民幣貶值、增加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等措施。

對於近期市場十分關注,在川普「對等關稅」等政策影響下,人民幣匯率將如何變化。餘永定稱,截至目前,中國經常帳戶幾乎每年都有大量順差。但2015年以來,多個年份的中國資本和金融帳戶則是出現逆差(資本流出>資本流入),其原因多與中美利差變動,以及不同性質的預期變化有關。

他分析,受關稅壁壘影響,今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呈現下滑態勢,但繼續維持順差應是大概率事件。2025年,中國國際收支的平衡狀態,人民幣將受到升值還是貶值壓力,主要看資本和金融帳戶的變化。

餘永定預判,2024年,外資對中國資產的減持調整已經基本結束,近期中國又在各個高科技產業展現出驚豔表現,加上美國股票市場的價值重估,今年大陸的證券投資可能會從淨流出轉爲淨流入。

他指出,2025年,中國企業美元債(以地產、金融爲主)的償還壓力,或將有所緩解,但居民購匯規模還難以預料。多年以來,許多中國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繞過美國的關稅壁壘。此次美國向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徵關稅,中國企業的出海浪潮可能會有所衰退。

餘永定分析,綜合來看,2025年,中國經常帳戶順差將會大幅減少,資本和金融帳戶逆差也會減少,但幅度應該小於上年。因此,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壓力,應該要大於上一年度,但仍處在正常範圍內。

2019年前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大致採取「善意忽視」的政策。餘永定認爲,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正常運行受到嚴重干擾,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平衡和調節作用遭到了極大破壞。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可能不得不進行干預,並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

他表示,除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可以通過「外匯市場自律機制」,調整遠期售匯業務風險準備金率,改變宏觀謹慎因子等方法,影響人民幣匯率。

餘永定強調,中國擁有充足的外匯存底作爲最後一道防線,中國人民銀行完全有能力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維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他指出,對中國而言,當前存在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需要使貿易順差保持一定增速,以實現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另一方面,因爲長期維持貿易順差,截至2024年底,中國已經積累了3.2兆美元的海外淨資產。但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這些資產也面臨着風險。

針對關稅壁壘,餘永定認爲,中國必須加速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轉變,而非訴諸於人民幣貶值,增加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等措施。

總而言之,餘永定預期,中國今年出口形勢將面臨更大挑戰,貿易順差增速可能呈現較大幅度下降趨勢。2025年,預計中國的經常帳戶順差將小於上一年,但仍將繼續保持順差態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預期,中國大陸今年出口將面臨更大挑戰,貿易順差增速可能大幅下降。(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