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不歡迎“差不多先生”
本公衆號爲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衆號,所有文章均爲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4年第六十三期(總第833期)
本文的寫作背景可以參見前些天寫的文章《》,今天的文章是系列之八。
胡適先生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差不多先生傳》。
在相當程度上,我也是胡適筆下的“差不多先生”。確實常有這種心態:“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在爲人處世上,常常是這個不必講究,那個也無所謂。
雖然是語文老師,但在工作之初,在語言表達上也沒那麼講究,甚至也常常覺得差不多就好。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講究起來,覺得不應該差不多就好了呢?大約是從參與修訂開明版語文教材開始的。
現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都用同一套語文教材——統編版語文教材。但在二十幾年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候是“一綱多本”。“綱”就是教學大綱,後來叫“課程標準”,“本”就是教材。也就是雖然只有一個語文教學的指導綱要,但卻有多套與之相配的語文教材,影響力比較大的有人教版、蘇教版、粵教版等。
我們學校也有自己的教材,當年語文組的老先生們篳路藍縷編寫出來,最初作爲校本教材,後來由開明出版社出版,影響力擴大到全北京市,成爲北京市的通用教材。再後來因爲這套教材要修訂送審到教育部,我當時作爲年輕老師,有幸參與了這個工作。
修訂過程充滿艱辛,從課文到課下注釋,從單元導語到課後練習,逐字逐句地推敲。一些平常可能隨便讀讀就滑過去的字詞句,在修訂教材時都需要反覆討論,查閱大量資料,最終確認。正是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在語言表達上不能差不多就行,要精益求精。
做完了教材修訂,又陰差陽錯連續十幾年參加區裡的初三期末、“一模”、“二模”等考試的命題工作。這個命題工作,也在相當程度上養成了我對語言表達一絲不苟的習慣。
下面,就以宣傳海報中的一些語料爲例,說說這方面的問題。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在讀完某則語料之後停下來想一想,在您的判斷中這些語料存在哪些問題。然後再接着往下讀,看看和我的判斷是否相吻合,如果不吻合,是您想的對,還是我說的對。
【語料十八】
這段文字中的“正滿”一詞用得彆扭。一般習慣說“剛滿”“將滿”等,而不說“正滿”。而且後面既然已經說了是“青春宣誓暨十四歲生日”主題教育活動,所以前面沒有必要再重複這個年齡問題。直接用“我們”做主語就好。
“三天兩晚的快樂時光”與後面的“收穫喜悅”,語義重複。所以,莫不如說成“在三天兩晚的活動中,不僅收穫了來自爸爸媽媽們的專屬禮物,更收穫了成長與喜悅”。
【語料十九】
修飾“配合”的詞,最常用的應該是“默契”,而不是“優秀”。和英語一樣,漢語中也有很多固定搭配,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就不要輕易把這些搭配拆散開來。“付諸”的“諸”是兼詞,相當於“之於”,後面再加“以”就重複了。我們可以說“付諸行動”“付諸實施”“付諸文字”等,但不能再在“諸”後面加“於”或者“以”等介詞。
【語料二十】
“十四歲的我們,站在成長的路上。”這個表達有一點兒奇怪,非要十四歲,才站在成長的路上嗎?十三歲或者十二歲不行嗎?或者七八歲,不也是站在成長的路上嗎?如果修改,可以調整爲“十四歲的我們,站在成長的十字路口”,用“十字路口”來表達從少年到青年的轉變。
“誓言銘記,不負韶華。”這裡的“銘記”缺少賓語,是要銘記“不負韶華”嗎?好像又不是,但銘記後面沒有賓語,就讓人覺得話沒有說完,所以莫不如修改爲“銘記誓言,不負韶華”,這樣可能更清晰。
【語料二十一】
“如果前面說作曲和作詞”,後面就不能用“原創”,因爲“原創”的意思是“獨立完成創作”,本身就有“作”的意思。所以,這句話要麼改爲“我們的班歌由同學獨立作詞作曲”,要麼改爲“我們的班歌詞、曲全部由同學原創”,而不能把兩個句式雜糅在一起。
【語料二十二】
這段中的“亦或”用得不對,應該寫作“抑或”。抑或作爲連詞,表示選擇關係(“抑”“或”都表“選擇”語義),相當於“或者”、“還是”。這是一個高頻易錯詞,需要特別注意。當然,也不是說只要寫成“亦或”就是錯的。比如:“湛水自向城東南,徑湛城東,時人謂之椹城,亦或謂之隰城矣。”(《水經注·湛水》),這句話中的“亦或謂之隰城”意思是“也有人叫它隰城”。也就是說,在古漢語中表示“也有的”、“也有人”、“也有時”等意思時,應該用“亦或”,而不能用“抑或”。
這是爲宣傳海報“捉蟲”系列的最後一篇了。每個班我都摘錄了語料,不偏不倚,不“厚此薄彼”,對事不對人。需要有兩點補充說明:一是並不是除了我摘錄的內容之外,其他的就一定沒問題;二是並不是說我說的一定就是對的,如果哪裡說得不對,也歡迎大家指出來。
最後,推薦有“語林啄木鳥”美譽的雜誌《咬文嚼字》,初高中學生皆可讀。我從這本雜誌中受益良多,所以願意把這本雜誌推薦給大家。之前我寫過推薦文章,此處不再贅述,直接附文章的鏈接在下面。
想要購買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附的廣告鏈接。如果覺得沒有把握,不知道能不能讀得下去,可以先買一本讀讀試試。
我的視頻號,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最近開始講《古文觀止》的公益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了公衆號、視頻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鏈接: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衆號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