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蟹數量激增!新北碧潭堰魚道助生態轉骨 遊客:看魚衝浪好紓壓

新店碧潭堰有設置觀賞魚羣的地方,民衆特別來這邊欣賞拍照。記者張策攝影

春天腳步到來,新北新店溪碧潭堰下游的魚道熱鬧非凡,站在岸邊就能看到魚羣遊動,準備覓偶產卵,遊客透過觀景窗欣賞魚兒衝浪,直呼療愈又紓壓。

新北市水利局指出,碧潭堰魚道2022年完工啓用以來,已記錄到多達63種魚類、10種蝦蟹類,顯示新店溪整體生態覆育成果斐然。

碧潭堰原爲1977年省水利局興建的混凝土堰體,歷經蘇迪勒颱風損壞後,市府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補助重建,總經費逾5億元。新堰體完工後,具備通洪、護岸、生態、教育等多元功能,魚道設計更是亮點之一,坡度、水流均經精算,並搭配AI監測系統記錄洄游生物的種類與數量,還設立Youtube頻道直播水下畫面。

新北市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市府2015年起陸續於碧潭堰下游設置4處矮堰,串聯水域空間、形塑生物廊道,打造水生態樂園;魚道啓用後持續吸引洄游魚類,近期天氣回暖,魚羣感受到繁殖訊號,洄游行爲明顯增加。

除了魚類,碧潭堰夜間也觀察到大量毛蟹出沒。水利局指出,魚道中特別加裝繩索,協助毛蟹順利攀爬洄游,目前AI攝影統計顯示數量已達數萬只,成爲溪流中另一項生態亮點。

住在碧潭堰附近的江姓男子說,從小就在新店溪邊長大,還記得早年堰體破損、環境雜亂,「以前沒有什麼魚,現在變得不一樣了,魚羣很可觀。」他今天駐足在觀景窗前觀察魚羣生態。他回憶,小時候會在溪裡游泳,看到生態景觀改善,感到既懷念又欣慰。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表示,透過水下攝影監控與定期生態調查,已累積豐富數據,加上碧潭堰上下游封溪護漁政策,讓溪中魚、蝦、蟹等生物得以安全洄游與繁殖,碧潭堰成爲都市水域生態修復的重要示範點。

水利局指出,未來將擴大推動「水漾學堂」,結合導覽、解說與教學,把教室從學校搬到河邊,讓民衆能更深入瞭解河川生態,親近新店溪河廊風貌,是一座獨特的「無圍牆水漾博物館」。

此圖爲碧潭堰整修後的空拍照。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新北新店溪碧潭堰下游的魚道熱鬧非凡,站在岸邊就能看到魚羣遊動,準備覓偶產卵。記者張策/攝影

新北新店溪碧潭堰下游的魚道熱鬧非凡,站在岸邊就能看到魚羣遊動,準備覓偶產卵。記者張策/攝影

此圖爲碧潭堰整修前的空拍照。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新店碧潭堰上游區域,也是魚羣洄游的地方。記者張策/攝影

新北新店溪碧潭堰下游的魚道熱鬧非凡,站在岸邊就能看到魚羣遊動,準備覓偶產卵。記者張策/攝影

新店碧潭堰景色優美,吸引民衆駐足觀賞。記者張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