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收窄疊加AI概念熱炒慧辰股份被資本追捧背後現隱憂

2025年3月5日,慧辰股份(688500.SH)股價單日大漲7.61%,市值突破23億元,引發市場熱議。這一表現與其2024年業績虧損形成鮮明對比——公司全年淨虧損5574.15萬元,且深陷信披違規舊案。一邊是AI概念加持下的資本狂歡,另一邊是投資者索賠訴訟的持續發酵,慧辰股份的“冰火兩重天”局面值得警惕。

虧損收窄難掩經營困境,AI概念卻成股價催化劑

根據慧辰股份3月4日發佈的《2024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全年營收4.43億元,同比下滑17.81%;歸母淨利潤-5574.15萬元,雖較2023年虧損額收窄1.14億元,但扣非後淨虧損仍達1.03億元。公司解釋稱,宏觀經濟疲軟導致客戶預算收緊,項目週期延長,業務拓展不及預期。值得注意的是,其2024年前三季度已虧損6121萬元,全年虧損收窄主要依賴非經常性損益,包括訴訟賠償負債衝回及股權轉讓收益。

儘管業績低迷,慧辰股份近期因AI佈局備受資金追捧。3月3日,公司在互動平臺確認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並與自有“慧AI智能應用平臺”“融合算力服務管理平臺”深度融合,計劃利用十餘年積累的行業知識庫、算法模型庫及數據分析報告形成的訓練語料庫,爲政府、金融等領域提供智能解決方案。3月6日,該公司正式新增“AI語料”概念,進一步強化市場對其技術轉型的預期。

信披違規陰霾未散,投資者索賠窗口開啓

資本熱捧的背後,慧辰股份仍深陷歷史信披違規泥潭。2023年12月,北京證監局認定其控股子公司信唐普華通過虛構業務、虛增收入等方式,導致2020年招股書及年報存在虛假記載,虛增利潤佔比超60%。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被合計罰款超千萬元。目前,多起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已在上海金融法院開庭,普華永道、中信證券等中介機構同列被告,投資者索賠規模持續擴大。

維權律師指出,凡在2020年7月13日至2023年4月27日期間買入慧辰股份股票且未完全清倉的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索賠投資差額、佣金等損失。近期又一批案件獲法院受理,受損股民可關注“投資快報”公衆號,通過“股民維權”欄目提交身份證明、交易流水等材料報名參與集體訴訟。

慧辰股份的AI故事能否扭轉業績頹勢尚待觀察,但其信披違規引發的信任危機已對投資者造成實質性傷害。在追逐概念熱點的同時,市場更需警惕“帶病狂奔”企業的長期風險。對於符合索賠條件的投資者,及時維權或是挽回損失的關鍵一步。

(本文綜合公開資料撰寫,不構成投資建議。欲瞭解索賠詳情,請關注“投資快報”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