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買去年高點...現在該咬牙撐或賠售?專家「2切入點」:跟風死得快
預售屋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相信有不少人曾在2024年以前(央行還未實施919信用管制)買了預售屋置產,當時的時空背景是:看着身邊靠操作房地產累積財富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面對眼前的通膨怪獸高速侵蝕現金,剛好當時手上有點錢,於是也買一戶房子置產抗通膨。
這些房子在去年及今年陸續交屋。屋主面臨到的兩難是:若現在賣房子,(房地合一稅)獲利的45%必須直接跟政府對分,心有不甘;若簡易裝潢出租,既要管理房客、資金又要鎖在房子上鎖很久。
我覺得可行的思考切入點有二:
1、現在有沒有明確的資金需求?
若有明確資金需求,賣掉房子贖回的錢,纔有意義與價值;若沒有明確資金需求,眼裡看到的盡是投報與成本,賣屋會不夠果斷。
2、長線來看是否還有上漲可能?
有些房子,不論現在賣或三年五年後賣,大概率的成交價格都一樣(例如:雙北以外的區域,碰到3999萬總價天花板)。
那倒也不見得要一直死守房子,除非未來有可能會自用或留給家人、或是純粹把房子作收藏用途,那就另當別論。
在能力範圍內,擁有閒置房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尤其是持有成本很低的屋主)。
別人賣房有別人賣房的原因,別人hold房也有別人hold房的原因。切莫跟風操作,因爲你跟對方的情況不一樣。
在釐清自己需求後,果斷執行。選擇後就不要回頭了,因爲當下的你一定已做了通盤的考量與判斷。相信自己,一切都是美好的!
◎本文內容已獲 Lin's竹北房產筆記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