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買氣寒冬 一季賣不到過去1個月

房市買氣降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房市寒冬持續,今年6月全臺預售屋僅有3,300餘件,年減8成,今年以來已連續六個月不到5,000件,一季的交易量還不及去年旺季時的一個月,愈來愈多建商設法端出牛肉,看能否打房市場買氣,代銷接案也更形保守。

據實價登錄統計顯示,去年5、6月間房市景氣熱度達頂峰,全臺預售屋交易量單月都有逾1.6萬件,隨着央行端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交易量雪崩式下滑,9月跌破1萬件,10~12月單月僅5,000餘件,今年以來的6個月中,也僅有二個月超過4,000件,上半年整體平均每個月不到3,800件。

以6月預售屋交易量來看,僅雙北市相對平穩,臺北市年減5成、新北市年減67%,其餘都會區減少幅度均超過8成,其中新竹更逼近9成。

過去新北、桃園、臺中、高雄在景氣熱絡時單月交易通常都2,000件以上,如今,新北尚還能有800餘件、桃園600餘件,臺中、高雄都縮至500件以下,反應近年房價漲幅大的雙北以外都會區,在這波房市景氣修正中,交易動能萎縮的幅度更爲明顯。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預售市場仍呈現個案表現,賣得好的個案不多,具有捷運站、重劃區等題材的區域,還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不過整體買氣持續鈍化,目前代銷業爲節省成本,愈來愈多采取店面銷售,同時廣告預算緊縮,新接案也要評估市場能接受度的案子纔會接案,不再加價搶案;開發商也要想辦法端出牛肉,包括優惠的付款方式、精裝修等,看能否打開低迷的市場買氣。

曾敬德表示,雙北以外的購屋人有感房價大幅飆漲,在去年9月第七波管制上路後,不再有「不買會更貴」的預期,交易量縮幅度比起2023年7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政策上路時還要顯著,不過房價漲幅太大,市場仍需要時間消化房價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