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明天7月11日:中到大暴雨,特大暴雨來襲,農民緊盯兩風險,早做4件事
蹲在田埂上抽旱菸的老張頭昨兒還唸叨“天兒熱得玉米葉子都打卷”,今兒早上就收到村羣裡的暴雨預警——這天氣,真是說變就變!
最近後臺好多老鄉問:“這雨到底有多大?對咱莊稼影響大不?接下來還得防啥?”今兒咱就把中央氣象臺的最新消息掰開了揉碎了說,都是實在話,您且往下看。
一、這輪雨有多“兇”?近期天氣概況得心裡有數
從明兒(7月11號)開始,雨帶就要“發威”了——
·華南、江南先“接招”:廣東、廣西、福建、江西這些地方,中到大雨是“基礎款”,廣東西部、廣西中東部、福建沿海的部分地兒,直接上“暴雨套餐”,局地24小時能下100-120毫米(啥概念?相當於往一畝地裡倒13萬斤水!);
·北方也別鬆勁:山西、內蒙古、東北這些地兒,7月14號後跟着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最讓人揪心的是福建東部:接下來10天(7月10-19日),局地降水量可能破600毫米!比往年同期多一倍還不止,這雨下得,水庫都得“喝撐”。
中央氣象臺已經發了暴雨黃色預警,老鄉們手機裡的“天氣通”該調鬧鐘了——雨大、雨急、雨持續,可別不當回事!
二、雨下這麼大,莊稼要遭啥罪?這倆風險得盯着
前兒去鄰村,王嬸蹲在澇了的豆角地裡抹眼淚:“這雨才下兩天,豆角根都泡爛了,能收的沒幾串。” 這輪雨要是沒防備,咱的莊稼可能要吃這倆大虧:
第一虧:內澇淹根,莊稼“喘不上氣”
雨水泡田3天,玉米、花生的根就開始爛;泡5天,小麥、大豆直接絕收!尤其地勢低的田塊、排水溝年久失修的地塊,雨水排不出去,莊稼就得“悶死”。
第二虧:高溫高溼,病蟲害“炸窩”
這雨不是“涼雨”,下完天兒一晴,溼度90%、溫度35℃往上——這簡直是給病蟲害“開派對”!前兩年7月暴雨後,咱村老李家的玉米鬧了蚜蟲,葉子全被啃成“網”;張叔家的白菜得了軟腐病,爛得滿田都是味兒。這輪雨一到,薊馬、稻瘟病、白粉病保準“捲土重來”。
三、接下來20天,雨還得下?高溫也來“湊熱鬧”
別以爲這雨下兩天就停——中央氣象臺說了,7月10-19日,華南、江南、西南、東北這些地兒,雨水“車輪戰”:廣東北部、江西南部、福建的部分地兒,總降水量能到180-400毫米;福建東部更誇張,局地600毫米以上!
更麻煩的是,雨一停,太陽一曬,高溫又來“補刀”。像華南、江南這些地兒,白天氣溫35℃以上是常態,溼度還下不來——莊稼一邊“泡澡”一邊“蒸桑拿”,您說能好受嗎?
四、現在不準備,秋收要減產!這4件事趕緊幹
老話說“未雨綢繆”,咱莊稼人更得把“綢繆”做在雨前頭。這幾件事,今兒就動手:
1. 排水!排水!排水!
·明兒就去地裡轉一圈,把田埂上的缺口補好,排水溝裡的雜草、淤泥清乾淨(尤其田頭地尾的排水溝,最容易堵);
·家裡有抽水機的,提前檢查電路、機油,別等下大雨了機器“掉鏈子”;
·地勢特別低的田塊,趕緊挖“臨時泄洪溝”——往路邊、河溝方向開深溝,雨水能順着流走。
2. 搶收!搶收!搶收!
地裡要是有快成熟的作物(比如早熟的玉米、番茄),這兩天能摘的趕緊摘!雨一泡,果子容易裂、爛在枝頭,賣不上價。實在來不及收的,用竹竿把藤蔓、枝條架高,別讓果子直接貼地。
3. 防病!防蟲!別偷懶!
·雨前:趕緊噴一遍“保護型”殺菌劑(比如代森錳鋅),給莊稼“穿層雨衣”,雨水衝不走;
·雨後:太陽一出來,立刻噴“治療型”藥劑(比如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重點噴葉子背面、莖稈基部(病蟲害最愛藏這兒);
·要是發現地裡有“病株”(比如葉子發黃、長黑斑),趕緊拔了帶出田,別讓病菌“傳染”。
4. 看天!看天!看天!
手機裡的“中央氣象臺”公衆號、村支書的大喇叭,得時刻盯着。要是收到“暴雨紅色預警”,別往地裡跑!命比莊稼金貴——等雨停了,再下地收拾也來得及。
最後想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咱莊稼人靠天吃飯,但不是“聽天由命”。前兒去鎮農技站,王站長說“現在有氣象預警、有科學防治,只要提前準備,損失能減大半”。
您看,村東頭老周頭去年暴雨前挖了三條排水溝,地裡一滴積水都沒;西頭李嬸按農技站教的,雨前噴了藥,玉米葉子綠得能掐出水。
這雨再大,咱不怕——把準備做足,把心眼兒放細,咱的莊稼,照樣能“挺”過去!
轉發給村裡的老夥計們,咱一起把這輪雨“扛”過去!
(文末點個“在看”,讓更多老鄉看到這篇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