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見|離譜指令刷屏背後,藏着治理該醒醒的信號
日前,諸如“聯繫周杰倫來拍攝宣傳片”“要求高鐵站長重新派車”之類的段子,在網絡空間如野火般蔓延。這些段子所涉及的“任務”,看上去顯得極爲荒誕,毫無道理可言。在網民的調侃以及嘲諷之下,它們已然變成了數字時代公共治理中某種“理性失焦”的生動切片。
當那些帶着一種高高在上姿態所下達的指令,演變成如同“皇帝的金扁擔”一般的笑料,在網絡空間裡面毫無約束地四處傳播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在那些看上去極爲“離譜”的任務背後,到底是哪一種治理邏輯在不動聲色地發揮着作用呢?
任務中所謂離譜的“離”,實際上就是脫離了現實土壤的那種“離”。這類任務就好比是懸在半空中的樓閣一般,壓根兒就沒有堅實的根基,同時也缺少能夠通達的路徑。就拿“聯繫周杰倫”“聯繫胡歌”等這樣的指令來說吧,它完全無視了與明星展開合作所需要遵循的真實規則,也沒有考慮到所需的資源支撐以及實際可行的路徑。這難道不正如古語所感慨的那樣:“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說的就是其方法相同啊”。當決策者僅僅憑藉心中臆造的幻影行事,卻疏忽了對現實世界基本規律應有的尊重時,那麼所下達的指令便會淪爲空中樓閣,只能白白地讓執行指令的工作人員陷入到根本無從執行的窘迫境地之中。
此種所謂的“離譜”情況,其背後的實質乃是數字治理時代決策機制呈現出的僵化狀態。一些“任務”之所以會產生,常常是因爲對上級意圖進行了機械性的解讀,又或者是出於對所謂“流量政績”的盲目追逐。這樣一種僵化的機制,會致使工作目標發生異化,變成了脫離實際情況的形式化符號,進而最終陷入到“數字出官,官出數字”這般的惡性循環當中,直至最後在基層催生出一朵顯得頗爲怪異的花。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身處數字媒介時代,這種形式主義的危害性愈發凸顯。網絡傳播速度極快且具備放大作用,那些不切實際的指令一經曝光,轉眼間就淪爲全網的笑柄。這一方面嚴重損傷了公信力,另一方面則如同鋒利的刀刃一般,逐步瓦解着社會對於公共治理的信任根基。往昔曾有“何不食肉糜”的帝王所發之問,如今竟以“何不請周郎”這般荒誕的變體形式,在網絡空間不斷地迴響着——其諷刺意味之濃烈,直指向某些治理思維和所處時代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
那麼,究竟要怎樣才能突破這些“離譜”的迷霧,進而促使治理的航船重新駛回務實的航道呢?其關鍵之處就在於大力推動治理理念以及方式朝着現代化的方向去實現深度的轉型。決策者務必要實實在在地深入到一線當中去,要讓政策的根基穩穩地紮根在現實的土壤裡面。與此同時,應當構建起一種上下能夠順暢貫通、權責也十分清晰的科學決策機制,以此來保證任務部署一方面有着高瞻遠矚的眼光,另一方面又能夠做到腳踏實地去落實。還應當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去欣然接納社會給予的審視以及反饋,從而讓治理的過程真正變成一個能夠凝聚起集體智慧的實踐場所。
在網絡時代,“聯繫周杰倫”“聯繫胡歌”等已然變成了一個帶有黑色幽默意味的符號,而它所映照出來的,恰恰是某些治理思維和現代化要求之間存在的那一道極爲刺眼的鴻溝。只有當每一條指令都能像精準的涓涓細流一般匯入時代的滾滾洪流之中,每一次決策都好似堅實的一小步穩穩邁向民心的內裡深處,形式主義所產生的那些浮沫纔會在陽光的照耀之下徹底地消散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