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英雄之城——走訪伏爾加格勒
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道(文/黃河 彭培根)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記者隨俄羅斯外交部新聞司組織的媒體團,來到位於俄羅斯南部、距首都莫斯科千餘公里的“英雄城市”——伏爾加格勒。
這座城市始建於16世紀,最初是守衛東南邊疆的要塞,名爲察裡津。1925年更名爲斯大林格勒,1961年又改名爲伏爾加格勒。
三天的行程中,記者走訪了伏爾加格勒多處紀念地與歷史遺蹟,觸摸這座城市曾經的創傷與堅韌,理解它銘刻於骨血的英雄氣質。
“死戰不退”的英雄烙印
透過飛機舷窗極目眺望,稀疏雲影下,俄羅斯母親河——伏爾加河宛如一條銀色綢帶,蜿蜒穿過遼闊大地。機場航站樓玻璃幕牆上,“斯大林格勒國際機場”幾個俄文單詞彷彿時光印記,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駛往市中心的公路上,馬馬耶夫山崗之巔,“祖國母親在召喚”雕像映入眼簾。這尊高達85米、重8000噸的雕像將薩莫色雷斯勝利女神與蘇聯宣傳畫中的母親形象融爲一體,衣袂翻飛,利劍直指蒼穹,彷彿正發出奮勇向前的召喚。
雕像腳下,軍人榮耀大廳內,7200名斯大林格勒戰役烈士的名字,鐫刻在肅穆莊嚴的環形花崗岩牆面上,令人動容。
1942年初,閃擊莫斯科失利的德軍被迫放棄全線進攻蘇聯的計劃,轉而向南直撲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同年7月17日,慘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直至次年2月2日以蘇軍勝利告終。
“馬馬耶夫山崗地勢高,可以俯瞰城區和伏爾加河,戰略位置至關重要。”講解員介紹說,“在戰役持續的200個晝夜中,這裡被反覆爭奪了135天,有時一天之內就會數次易手。”戰後,山崗遍佈彈坑與殘片,土地幾乎被鮮血染紅。
攀登馬馬耶夫山崗途中,階梯兩側的廢墟牆和廣場雕塑上反覆出現“死戰到底”“絕不後退”“每座房屋都是一座堡壘”等銘文。這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無數生命用熱血捍衛的信念。
2023年2月,俄總統普京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80週年慶典活動上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聯衛國戰爭的根本轉折點,這座城市已經永遠成爲俄羅斯人民堅不可摧的象徵。
正如軍人榮耀大廳穹頂上那句銘文所言:“我們都是普通的凡人,很少有人倖免,但在祖國母親面前,我們都盡到了愛國者的責任。”
裝甲艇戰鬥到最後一刻
伏爾加河畔的沿岸街上,有一處頗具規模的玻璃展廳,裡面有一艘滿身彈孔的小型炮艇被高低起伏的金屬支架包圍着,彷彿一座移動的鋼鐵堡壘,在伏爾加河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
2017年11月5日,這艘曾經參與斯大林格勒戰役的BK-31裝甲艇被人們從伏爾加河底打撈出來,時隔75年終於重見天日。據展廳工作人員介紹,同系列的裝甲艇當時共有8艘,如今唯此殘骸存世。艇內發現了11具乘員遺體,還有大量槍支彈藥。
1942年8月至9月,伏爾加河右岸戰況膠着,左岸便成了當地軍民的大後方。遊弋在伏爾加河上的BK-31裝甲艇白天掩護地面部隊作戰,夜間承擔起運送傷員、平民和向前線補給彈藥的艱鉅任務。
10月8日至9日夜間,裝甲艇完成任務後被敵人發現,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中,艦長帕維爾·尼基京中彈犧牲,艦艇遭遇重創,最終沉入河底。
“這種小型艦艇的裝甲僅能夠覆蓋炮臺、控制室、發動機艙等關鍵部位,艇身可以輕易被機槍射穿。”工作人員指着船頭封堵在彈孔中的那些圓錐形木楔解釋說,“修復時間非常有限,船員們也只能用這樣的方式應急”。
BK-31裝甲艇被打撈出水的時候,依然保持着戰鬥到最後一刻的姿態。船艙內,除了乘員遺骸和槍支彈藥,還有一把吉他、半瓶香水和一本七年級的課本。
槍林彈雨中,生命或許脆弱易逝,但其中閃爍的希望與夢想永存。
斷壁殘垣訴說戰爭殘酷
在距離BK-31裝甲艇展廳700米的地方,坐落着斯大林格勒戰役全景博物館。走進博物館上層大廳,全景巨畫《德國法西斯軍隊在斯大林格勒的潰敗》讓人瞬間進入1943年1月26日蘇軍部隊在馬馬耶夫山崗上圍殲敵人的場景。
在博物館旁邊,已經成爲廢墟的“格哈德磨坊”(又名“格魯季寧磨坊”)默默訴說戰爭的過往。這座建於1900年前後的五層紅磚建築,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是當地一處運轉良好的麪粉廠。戰役打響後,這裡成了蘇軍重要的防禦據點之一。
如今,“格哈德磨坊”被刻意保留着戰後的模樣——牆體千瘡百孔,頂層幾乎完全坍塌,鋼筋猙獰地裸露在外,如同一個巨大而沉默的傷口。站在它的面前,耳邊彷彿依然迴響着當年震耳欲聾的炮火聲和士兵的吶喊聲。
這一刻,記者深刻感受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印記並非只封存在展廳裡,它更以一種近乎殘酷的真實,刻印在城市的軀體上。
對華合作增添發展動力
伏爾加格勒不僅是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的英雄城市,也是俄羅斯南部重要的經濟、文化和旅遊中心。“撐竿跳女皇”葉連娜·伊辛巴耶娃在這裡出生,能容納4.5萬人的“伏爾加格勒競技場”是2018年國際足聯世界盃賽事舉辦地。
歷史資料顯示,斯大林格勒戰役讓這座城市的人口從50萬銳減到3.2萬,超過4萬棟房屋被毀。全市戰後住房存量僅爲戰前的9.5%。82年後的今天,伏爾加格勒早已浴火重生,成爲俄羅斯16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之一。
伏爾加格勒州同樣蓬勃發展。這裡地處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是俄羅斯國內交通物流系統關鍵樞紐,也是“北—南”國際運輸走廊重要節點。
與中國日益緊密的聯繫正在爲伏爾加格勒州的發展帶來新動力。根據俄聯邦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年,伏爾加格勒州與中國的貿易額比2023年增長了近67%,在該州對外貿易總額中佔比達到14.8%,居於伏爾加格勒州104個外貿夥伴中的第一位。
“藉助中國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伏爾加格勒州有望進一步推動該地區工業、農業和基礎設施實現現代化。”伏爾加格勒州副州長安娜·皮謝姆斯卡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在她看來,伏爾加格勒州與中國緊密聯繫不僅體現在經貿往來,更體現在雙方的人文交流合作中。
“我從小就接觸漢語,大學期間,中文更是成爲我的第二外語。”21歲的達裡婭·古利諾娃去過中國北京、天津和成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今年,她畢業後將留校教書,成爲一名英語和漢語教師。
“伏爾加格勒國立社會師範大學孔子學院是俄羅斯南部中國文化教育的重要中心之一。”皮謝姆斯卡婭介紹說。她強調,人文領域日益緊密的聯繫將進一步鞏固伏爾加格勒州和中國的友好往來。
漫步伏爾加格勒街頭,高樓林立,車流穿梭,公園裡孩童嬉戲追逐……這座在廢墟中重生的城市,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屬於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