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禾田業績會:已申請百餘智能專利,多措施確保經營現金流持續正增長

“隨着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等技術的發展,環衛行業和市場,也迎來了歷史拐點。” 在近日的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玉禾田(300815.SZ)董事長周平提到,未來將圍繞“智能化升級”和“業務多元化”,實現雙輪驅動增長。智能化升級方面,該公司的“機器人+環衛”的探索已經初見成效。

玉禾田的主營業務包括城市運營與物業管理兩大板塊,城市運營爲核心業務。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去年全年、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業績表現增長仍較平穩。

披露數據顯示,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03億元、1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3%、10.6%;淨利潤5.75億元、1.61億元,同比分別上漲10.4%、9.21%。

據玉禾田董秘郭謹介紹,截至2024年底,該公司在手合同總金額爲593.25億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增長率爲21.49%;待執行合同總金額爲382.31億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增長率爲9.60%;其中,城市運營板塊去年新籤合同總金額爲83.4億元。

在周平看來,經營業績持續穩定增長,是該公司“數智轉型創新發展”戰略發展的結果。去年,公司在智能裝備領域已申請百餘項專利,初步形成了智能化業務集羣,清掃機器人等產品已經成功落地,收購而來的無人駕駛清潔車子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058萬元,並且通過技術出海,在東南亞、中東等市場輸出定製的機器人智慧保潔方案。

周平還稱,該公司的項目成本中,人力成本佔比爲50%。2025年,該公司將通過智能裝備產業化、服務模式平臺化等方式,依託現有環衛機器人的技術積累,穩步推進智能化替代。有計劃地通過智能裝備替換人力,節約運營成本。

對於人工替代可能帶來的衝擊,周平解釋,將秉持審慎原則,在標準化作業場景逐步引入智能裝備的同時,保留需要人工判斷的複雜作業環節,通過人機協同模式實現平穩過渡。

最近幾年來,隨着營業收入增長,玉禾田的應收賬款也在持續上升。截至2024年12月底,該公司應收賬款餘額約42.2億元,在總資產中佔比超過46%。今年3月底應收賬款餘額則爲44.5億元。

郭瑾對此解釋稱,隨着營業收入規模擴大,該公司應收賬款金額有所提升,但整體可控,國家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也有助於企業應收賬款回收。作爲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每個項目公司都設有專門的應收賬款管理小組,保證應收賬款的及時收回。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回款金額達17.74億元,同比增長 21.26%,回款能力顯著提升。

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經營性淨現金流有所改善,季度淨流入金額爲1.02億元,同比增長354.2%。去年全年則爲3.69億元,同比增長12.58%。

郭謹說,將從業務模式優化、成本控制、運營效率提升以及財務策略等多方面綜合施策,確保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保持正向增長,具體包括提升核心業務毛利率,聚焦高毛利板塊;通過規模效應攤薄固定成本、拓展高現金流業務;對政府客戶評估財政支付能力,優先選擇經濟發達地區項目,並平衡短期現金流與長期投資的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