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光隊員自制水果酒解饞
傳記文學第750期《輿光案與憶昔在輿光隊的日子》
由於沙國爲一個回教國家,嚴格禁酒。因此,國內不賣酒,在超市上唯一可以買到的酒類是不含酒精的啤酒。爲了解決酒饞的問題,「輿光隊」同仁就從國內攜帶酵母菌,到達沙國後,購買空的塑膠桶、果汁,再用特殊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後,可以釀製成果汁酒;但是,也許是技術的問題,果汁酒的味道並不是很道地;然而,卻可以解決酒的問題。另一個解決酒荒的辦法,就是參加在利雅德我國駐沙大使館的國慶酒會活動或其他邀宴,就可能可以享受到真正的酒類。不過,喝完酒後回到住宿區的路上必須很小心,不能被當地警察或宗教警察發現;否則,就很麻煩。
沙國是一個很虔誠的回教國家,嚴禁攜帶豬肉製作的食物,如香腸、肉鬆等進入沙國。因此,唯一能吃到豬肉製作的食物之途徑,是參加大使館舉辦的餐會。
在沙國,每星期隊部會安排同仁到利雅德市區逛街購物;通常,在回國休假前,纔會採購一些紀念品;其他時間,大概是純逛街的居多。
原則上,隊部會在每星期五派車將同仁送到利雅德市區購物或window shopping。民國七十六年,利雅德市區已經很漂亮了,無論是百貨公司或專櫃都是一流的。因爲宗教的關係,店員都是清一色的男士。再者,回教規定每天有五次禮拜時間,若遇到禮拜時間,所有店家都要關門,顧客也不能在街上隨意走動,否則,便衣的宗教警察就出來干涉。
在沙國旅遊,分成隊部舉辦的團體旅遊及同仁私自安排的旅遊兩部分。通常每隔一段時間,隊部就會在週五安排團體旅遊,例如到紅沙漠撿拾化石、利雅德附近的舊城區旅遊等;在回曆新年長假期間,隊上同仁就會邀集三、五好友長途旅行,如從利雅德開車到吉達旅遊等。
根據輿光案約定,「輿光隊」同仁在沙國軍事測量局服務滿十點五個月,將可返國休假一點五個月,並獲得沙國與臺灣間的來回機票;如果軍階爲少校(含)以上的隊員,可獲得頭等艙的機票。民國七十六年筆者在「輿光隊」服務時的軍階爲少校,因此,民國七十七年返國休假時可以搭乘頭等艙;比起經濟艙,頭等艙的座位非常寬敞,服務也比經濟艙好很多。記得當時有提供小杯的阿拉伯咖啡,味道有點苦澀,不過,搭配幾顆甜棗,感覺很不錯。
民國七十六年八月赴「輿光隊」服務時筆者已婚,並育有一男一女,當時小女只有八個多月大,而內人也在醫院上班。因此,就僱請保母幫忙全天照顧小女。然而,內人下班後有空時,也會把小女接回家照顧。當由沙國打電話回臺灣時,偶爾小女可能剛好在家;所以,內人就會將電話交給小女,讓她聽聽我的聲音。
到了民國七十七年筆者返臺休假時,小女大約一歲多,也會走路了。筆者跟內人到保母家帶小女回家,剛開始小女對筆者沒有印象。因此,當筆者牽着內人的手時,小女就把我和內人的手分開。問她原因,她說我是陌生人,怎麼可以和她的媽媽牽手?跟她說,我是她爸爸;她說她爸爸在電話裡。後來經過一番解釋後,她才釋然。
返國休假後,發現其他人都在上班、上學,自己的時間很多;因此,就把小女從保母家接回來,讓保母休息一陣子。然後,換我當保母,陪着小女到住家附近的兒童公園玩耍;內人放假時,再全家出遊。很快的一個半月的休假就結束了,又搭機回「輿光隊」服務。外派人員聚少離多的家庭生活所帶來的辛苦,非筆墨所能形容。(三之三;摘自2024年十一月750號《傳記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