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悲劇!監控家暴犯 專家強化危險因子分析

立法院昨多名立委提案,針對高風險家暴加害人比照性侵等犯罪者,採取「電子監控」,包括衛福部、警政署、司法院等均表支持。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表示,家暴加害人以電子腳鐐等方式監控,這是新的觀念,專家學者正研擬可辨別加害人的危險因子,預防悲劇發生。

王玥好指出,法國、澳洲等國均實施「家暴犯」電子監控,國外部分研究顯示,這種監測、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可能激化、增加加害人的極端報復及傷害意圖,「這是我們擔心的事情」。但也有研究證實,採用電子監控家暴犯是正向大於負面。

據統計,目前保護令的保護力約百分之八十,近二成沒有作用,王玥好表示,電子腳鐐等監控設備可用來補足保護令不足,透過電子監控來約束那些無法自律、自控的極端反社會人格加害人,進而降低受害者承受暴力的威脅。

王玥好說,近期發生多起家暴事件,專家學者着手討論,希望透過資料分析,找出更多的危險因子,例如,加害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藥酒飲、嚴重暴力行爲、長期失業等。此外,離婚前後、開庭或裁判前後,以及子女探視等糾紛等時間點,容易失控,該如何防範?

王玥好強調,「自制力差的高危險加害人理應加以防範」,社福單位必須讓相關資料與警政、司法系統串聯,以利檢警迅速辨別,做出明確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