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啟程,走進城市與永續前線 建築師蘇昭龍的空間「解」方

蘇昭龍用「解建築」的核心理念,爲品牌、城市與社會永續,找出空間最適解。承億建築事務所/提供

在競爭激烈的品牌展店與城市更新浪潮中,空間不再只是建築物,而是串連產業與社會發展的節點。如何在高壓時程、複雜法規與多方協作中找到最適解,成爲大型專案的成敗關鍵。

蘇昭龍正是能掌握「解方」、橫跨策略與現場執行的關鍵人物。

他不只是一位建築師,更像一名「翻譯者」。熟悉品牌營運節奏、理解公部門流程,也懂現場施工語言,能在不同領域間轉譯與整合,帶領團隊完成任務。他創立的「承億建築師事務所」,長年爲零售、醫療與公共領域提供空間整合服務,是許多連鎖品牌指名的建築智囊。

蘇昭龍講究每個細節,從設計思維到實務落地,展現他將建築轉化爲解方的專業視野。承億建築事務所/提供

在極限時程中,整合大型專案的解題力

統一資訊大樓改造案,是他職涯中具代表性的戰役之一。

6,000坪空間改造、牽涉五大事業體、三個月啓動、六個月內完成進駐,上百場協調會議,從設計轉換、法規審查到施工監造,每一環節都必須精準銜接。

「這是一場制度、信任與節奏的總協調。」蘇昭龍說。最終,他帶領團隊如期完成任務,也讓業界看見建築師在整合上的價值。

破屋啓蒙,淬鍊「解」空間直覺

這份整合力,來自他的成長曆程。

蘇昭龍出生於高雄海邊漁村,童年住在會漏水的舢舨屋。父親爲了生計,在狹小後院規劃烏魚子製作的半戶外生產線,透過「拆解需求、重構動線」創造空間可能,也啓發了他對建築的初步理解。

22歲時父親驟逝,他一天打三份工苦撐生活。後來歷任三商行店舖發展事業部經理、臺灣麥當勞工程部協理,熟悉品牌展店節奏與法規流程,也奠定了他兼具策略與現場執行力的基礎。

將「解」延伸到永續場域

除了品牌空間,他也將「解」的理念推進到永續建築。

他主導全臺首座廚餘回收再生廠房。將垃圾回填沉積地、山坡地與水保法規的嚴苛條件化解後,整合氣味控制、管線安排與動線效率的內部機能,讓廚餘得以快速轉爲有機肥,實現「餐桌—田間—餐桌」的循環經濟。

另一案桃園鐿豐環保能源廠,是座將焚化廢棄物轉化爲燃料棒的綠能智慧型工廠,歷時六年,跨越專利製程、能源轉換、BIM(建築資訊模型)協作等挑戰,打造出臺灣綠能循環的示範基地。

用「解」建築,書寫城市的未來

在他眼中,建築是一場「解題」的過程。

他穿梭在技術、政策與市場之間,將不同語言轉化爲共識,引領團隊完成一項又一項艱鉅任務。

「父母給的是背景,自己打下的纔是江山!」他在建築路上堅持不懈、持續前行。從漁村的雨夜,到城市的建設戰場,蘇昭龍始終以「解」爲核心,連結品牌、產業與社會。他相信,唯有不斷「解」,城市的未來才能被重新書寫。

面對複雜專案,蘇昭龍以整合者的角色,穿梭在技術、法規與現場之間,帶領團隊協調出一套套務實可行的「解」。承億建築事務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