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承東央視迴應鴻蒙套殼質疑,強調5.0後應用全新開發
來源:AI透視鏡
本文基於以下微博話題的智搜結果生成
餘承東在2025年8月16日央視財經《對話》欄目中,首次系統迴應了“鴻蒙是安卓套殼”的爭議,核心觀點及背景如下:
一、爭議核心迴應:歷史兼容與未來獨立
“雙框架”的歷史背景
餘承東承認早期鴻蒙系統採用兼容安卓的“雙框架”設計,主要因應用生態遷移難度極大。爲保障用戶體驗,避免用戶因主流應用(如微信、抖音)缺失而放棄新系統,初期選擇兼容安卓是必要的過渡策略。
鴻蒙5.0:純自研起點
他強調:“從鴻蒙5.0開始,所有應用均基於鴻蒙內核重新開發”,徹底摒棄安卓框架。例如微信鴻蒙版完全重寫架構,未來效率將顯著提升。
生態遷移的“先有雞還是蛋”難題
開發新系統需平衡用戶與開發者的矛盾:若等生態成熟再發布,用戶基礎不足;若過早發佈,應用缺失又影響體驗。華爲選擇“邊迭代邊完善”,逐步推動開發者適配。
二、鴻蒙生態進展與未來目標
生態規模突破關鍵節點
設備數量:鴻蒙5.0設備數已超1000萬臺,跨越“生死線。
應用生態:TOP 20應用(微信、抖音、支付寶等)鴻蒙版下載量超200萬,原生應用及元服務超2萬個,覆蓋日常全場景。
政企支持:3800萬家企業接入鴻蒙辦公平臺,50000+工作臺應用上線。
2025年底目標:三足鼎立
餘承東明確表示:“鴻蒙生態將在2025年底與安卓、iOS全面看齊”,並實現“三分天下必有其一”的市場格局。
技術投入與創新
研發成本:6年投入超萬人團隊,累計研發費用數百億,自研代碼量達1.3億行。
核心技術:分佈式軟總線實現跨設備無縫協同;星盾安全架構保障數據隱私(如鴻蒙電腦硬盤被拆仍能加密)。
️ 三、鴻蒙的獨立性驗證
架構本質區別
安卓基於宏內核,鴻蒙採用微內核設計,更輕量且適配萬物互聯場景。
原生鴻蒙應用無法兼容安卓,用戶升級後無法回退至兼容版本,印證系統底層重構。
開發者與行業背書
微信、微博等頭部應用團隊證實“鴻蒙版需完全重寫”,非簡單套殼。
清華、工信部等機構認可鴻蒙全棧自研能力,開源項目OpenHarmony貢獻者超8600人。
總結:從生存策略到技術自立
餘承東的迴應揭示了鴻蒙的發展邏輯:
- 過去:兼容安卓是生態破局的務實選擇,降低用戶遷移門檻;
- 現在:鴻蒙5.0以純自研內核+原生應用生態,徹底擺脫安卓依賴;
- 未來:依託全場景互聯、安全架構及政企支持,劍指全球操作系統第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