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潮汐賽跑!外離島港運作業分秒必爭 「搭跳」展精湛技能
陸軍港運連偕海軍艦艇平時執行「港運作業」,克服潮汐與海象等環境因素,完成軍品及補給品裝(卸)載作業,如期交付單位使用,維繫部隊戰力。(記者陳彥陵攝)
陸軍港運連偕海軍艦艇平時執行「港運作業」,克服潮汐與海象等環境因素,完成軍品及補給品裝(卸)載作業,如期交付單位使用,維繫部隊戰力。(記者陳彥陵攝)
艙外跳板結合後,須以快捷繩索捆綁固定,以免受力不均造成跳板損毀。(記者陳彥陵攝)
官兵10人1組,協力搬運重達300公斤的艙外跳板。(記者陳彥陵攝)
外離島軍品物資運補高度仰賴水運運輸,然而海象變幻莫測,港運作業需要完善的指揮管制與風險管控,方能確保任務順遂;其中,港運作業特別注重時效,必須與短暫的潮汐時間賽跑,否則會因爲潮差而延宕、甚至取消作業,可謂爭分奪秒的工作,必須透過平日紮實訓練,發揮嚴謹的作業效能,方能厚植運輸部隊「主動服務、支前安後」的堅實能量。
外離島部隊的港運作業,主要以船艦載運車輛、彈藥等軍品及補給品交付受補單位;在受補單位提出作業申請後,運補單位須依照運送軍品需求,先期完成規劃與人力分配,同時與海軍進行任務協調,完備規劃後,復於前1日至碼頭完成「布港」,完善作業前整備,將需使用到的器材、堆高機等備妥,以利港運作業順利完成。
任務當日一早,官兵已至港邊配合海軍艦艇執行「軍品裝卸載作業」,依據不同類型任務艇艙門開啓的空間,運用堆高機將鐵質「活動棧橋」運至斜坡式登陸碼頭,或搭設木質「艙外跳板」,做爲登陸艇艙門與碼頭陸地傾斜角的緩衝橋樑,避免因爲高低落差造成軍車載運的危險性;在完成車輛、物資裝載後,官兵則以10人1組,協力搬運重達300公斤的艙外跳板依序上艦後,運用快捷繩索結合船艦梅花樁,將軍品物資牢牢固定,以確保航程過程不致因晃動造成人員傷損。
然而,在腹地窄小的碼頭「搭跳」並非易事,若船艦艙門與碼頭傾斜夾角超過45度則無法進行作業;以陸軍1支部爲例,對虎井嶼駐軍實施例行性運補作業,但因虎井碼頭狹小,且與海面高低差較大,造成艙門與陸地夾角較陡,此時,要協調海軍艦艇調整前夾板高度位置,並運用艙外跳板,搭設於艙門上,使車輛儘可能平行進出,減少駕駛進出艙之風險;艙門與陸地之間亦需鋪設艙外跳板,彌補高低落差,降低行駛間震動,每組艙外跳板則使用快捷繩索結合,否則卸載過程,會因受力不均造成跳板損毀或分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