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菜鳥決戰「五環外」,豐巢快遞櫃搶跑港交所上市

快遞本就是一個賺辛苦錢的活,豐巢和菜鳥還處於“最後一公里”的產業最下游,只能在快遞小哥和快遞公司身上賺一點“碎銀子”,這注定了他們無法實現暴利。

©️懂財帝出品 · 作者|嘉逸

順豐系,終於領先了菜鳥一次。

近日,順豐老闆王衛控股的豐巢快遞櫃,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估值約250億元人民幣。而在今年3月底,豐巢的最大對手——菜鳥,則是撤回了上市申請。

豐巢和菜鳥,是國內快遞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重量級選手,雙方明爭暗鬥已久。

最激烈的衝突爆發於2017年。彼時,豐巢和菜鳥圍繞數據傳輸和信息安全問題各執一詞,甚至連騰訊、京東、美團、圓通等公司都捲了進來,各自站隊。最後,國家郵政局出面協調才握手言和。

但次年,阿里就給順豐出了一道難題。

中通、申通、韻達相繼清倉豐巢的股份,集體轉投菜鳥。與此同時,菜鳥還推出了智能快遞櫃,大舉進軍豐巢的“大本營”。

如今,豐巢衝刺港股,菜鳥IPO“夢碎”,王衛似乎有望扳回一城。

01|在「最後一公里」建「鐘點房」

“您好,您的快遞到了。”

現在,正在上班的你聽到這句話,大概率會輕鬆地回覆:“幫我放菜鳥驛站,或是幫放豐巢快遞櫃。”

但在十年前,你會很頭疼。

那時候,既沒有驛站,也沒有智能櫃。如果你有幸按時下班,還來得及趕到快遞點取件。如果加班,要麼放在代收點,每件支付給店家1塊錢——“雙11”“雙12”甚至要花幾十塊。要麼放在小區門衛室,但有丟失的風險。

更頭疼的是退換貨,大多數人工作日都沒時間,只能推遲到週末。

事實上,快遞小哥也很爲難。電商購物越來越火爆,快遞量爆發式增長,他們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但收入卻沒有隨之上漲。

因爲快遞小哥的工資是計件模式,送的件數越多,工資越高。但按照規定,他們要先打電話給用戶,再一件件送貨上門。對於以電商件爲主的三通一達來說,效率極低。

另外,多位快遞小哥還抱怨道:“晚上下班後,用戶還經常讓我們再去送貨或者收件。害怕被投訴,有時候也只能趕過去。”

就這樣,快遞派送的“最後一公里”成爲社會性難題。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很快,菜鳥和豐巢想到了解題思路:在小區裡,建一個“鐘點房”。

菜鳥繼承了阿里的互聯網基因,通過輕資產的加盟制,把菜鳥驛站、菜鳥快遞櫃開進小區。

豐巢繼承了順豐的重資產基因,以自營模式,在小區、寫字樓裡部署智能快遞櫃。

終於,行業的“最後一公里”難題,得以緩解。

快遞小哥不用每個快遞都送貨上門,只需要支付“房費”,貨物就可以在“鐘點房”暫住。雖然單票利潤減少了,但派送效率大幅提升,他們能送更多的快遞,以量補價,收入還是實現了增長。

對於網上購物的“主力軍”上班族們來說,他們可以隨時取件、退換貨,不再受時間限制。

物業公司也很滿意,快遞有了集聚點,更方便管理了。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電商快遞件不足100億件。到去年,總量已經超過1320億件,增長超過13倍。

筆者綜合了相關新聞報道和用戶訪談資料,發現正面報道和正面反饋更多一些,說明菜鳥驛站和豐巢快遞櫃,的確爲用戶、快遞小哥帶來了便利。

兩家公司也受益於此,十年間大舉擴張、兼併,已經成長爲末端物流領域的龍頭。

截至2023年末,菜鳥旗下擁有超過18萬個菜鳥驛站,以及一定規模的菜鳥快遞櫃。根據菜鳥披露的業務數據,菜鳥驛站日均包裹處理量超過了8000萬。據此計算,去年,僅菜鳥驛站就處理了超過290億件包裹。

與之相比,豐巢處於劣勢。其在併購中集e棧後,目前的智能快遞櫃數量達到33.02萬組,共計2990萬個格口,去年處理了約67億件包裹。

但按照收入計算,豐巢略勝一籌。招股書顯示,其末端物流解決方案的營收爲29億,佔據6.1%的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一。

菜鳥旗下的末端物流解決方案的收入爲19億,市佔率爲4%,位居行業第二。

02|豐巢的「硬傷」

快遞配送的“最後一公里”難題有了新解法,這本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從2020年5月開始,用戶卻不樂意了。

起因是,豐巢打算向用戶收取快遞超時費。

此前,快遞小哥支付了“房費”,快遞就能躺在“鐘點房”裡。如果用戶在外出差,貨物可能“住宿”好幾天。

在豐巢看來,這不是耽誤賺錢嗎?前期投放固定資產是一大筆錢,兼併收購中集e棧又花了8.1個億,好不容易纔成爲行業龍頭,正要“大展拳腳”,結果發現快遞櫃格口被長時間佔用,週轉率那麼低。

豐巢決定收取超時費:滯留快遞超過12小時後,每12小時收0.5元,3元封頂。

結果激起了衆怒。有意思的是,菜鳥還趁機過來“踩一腳”,宣佈“用戶取件免費”。

豐巢深陷輿論漩渦,趕緊道歉,並調整了收費策略:免費存放時間修改爲18小時,之後每12小時收費0.5元,3元封頂。

用戶逐漸接受,每天按時拿快遞就好了。這也促使豐巢的格口週轉率從2022年的65.7%,提升到了今年5月底的74.6%。

“收費事件”早已平息,但反映出了豐巢的兩大硬傷:一是經營模式單一,二是缺少“商流”的支撐。

加盟制下的菜鳥驛站是菜鳥集團的子業務之一,核心作用是抓住末端物流的龐大流量,構建快遞生態閉環。據招股書,菜鳥驛站包含在科技及其他業務板塊,2023財年佔總營收比僅6.4%,國際物流業務營收則佔比47.4%,國內物流業務營收佔比46.2%。

與對手相比,豐巢只能圍繞着快遞櫃賺錢。可以類比餐飲業,格口週轉率(翻檯率)越高,賺得越多。

除此之外,豐巢還缺少阿里系、京東系、拼多多那樣的穩定商流,只能用低價來吸引快遞小哥存件。

經營數據顯示,2021-2023年,2024年前5個月,豐巢快遞櫃存件的單票平均收入分別爲0.235元、0.29元、0.286元、0.282元。

相比之下,菜鳥驛站的單票存放費用爲0.3-0.5元,高於豐巢。

但低價策略依然無法彌補“商流”的硬傷,2023年,菜鳥驛站處理的包裹總量是豐巢的四倍多。

過去三年,豐巢快遞末端服務的單量增速遠低於國內電商快遞件的整體增速,導致業務營收增長緩慢。

豐巢只得另闢蹊徑,相繼接入閒魚、小紅書、直播電商的退換貨場景。行業數據顯示,抖音電商的退貨率約爲40%,直播電商整體的平均退貨率約爲30%-50%。

招股書中稱之爲“電商逆向件”,2023年的包裹量已經達到146億件,過去5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22.7%。

它也成了豐巢的新增長點。

2023年,消費者智能交付服務業務營收達到10.202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約5.8倍,營收佔比達到26.8%。

2024年前5個月,該業務營收達到6.9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7.38%,營收佔比提升至36.3%。

但在盈利上,消費者智能交付服務業務卻未能扛起大梁。豐巢的解釋是,電商逆向件的毛利率低,退換貨單量的大幅增長反而攤薄了個人散單寄件的毛利率,今年5月底的業務毛利率下滑至7.3%。

有意思的是,如果用營收來計算單票平均收入,趨勢是大幅增長,與毛利率下滑形成了反差。

對此,招股書顯示,豐巢把客戶支付的全部款項計入營收,把運輸成本計入業務成本。相當於通過會計手段做大了業務營收規模。

正因此,在快遞末端服務、增值服務和其他業務增長緩慢的情況下,豐巢仍實現了較快增長。2021-2023年,總收入分別爲25.3億元、28.9億元、38.1億元,2024年前5個月,總收入爲19.04億元。

筆者發現,會計調整手段還體現在快遞末端服務業務上,豐巢將快遞櫃的折舊年期從5年延長至10年,疊加週轉率提升,使業務毛利率由負轉正,達到32.4%。直接助力豐巢在今年前5個月順利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7160.2萬元。

03 |決戰「五環外」

豐巢估值250億元,這個估值高不高?如果成功上市,未來的價值走勢如何?

先來看估值。豐巢尚未實現全年盈利,因此用2023年營收計算,市銷率6.56倍。

對比菜鳥,最新估值744億元,2023財年也未實現盈利,營收778億元,市銷率0.96倍。

再對比順豐、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五家快遞企業均已實現盈利,當前的市銷率分別爲0.65倍、3.04倍、0.86倍、0.37倍、0.46倍。

再來看業務成長空間和想象力。

豐巢在募資用途和戰略部分都提到,要向下沉市場擴張,搶奪五環外市場。

這一方面符合電商下沉的大趨勢,也符合國家關於打通快遞“最後一公里”的政策號召。但問題在於,菜鳥驛站依靠輕資產的加盟制,已經在三四五線城市和鄉鎮“織網”,擁有先發優勢。

豐巢要下沉,首先面臨着現金流難題,截至今年5月末,其賬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8.59億元,不算充裕。

此外,豐巢還要重新影響用戶的行爲習慣,這並不容易。一位朋友告訴筆者,他早就習慣了在驛站取件。但有一天,快遞小哥將包裹投遞到了另一棟樓下的快遞櫃,他找了很久才找到,體驗很不好。

豐巢在招股書中還提到了募資是爲了加強增值服務,包括用戶支付的超時費、廣告業務、洗護服務和家政到家等服務。

2021-2023年和2024年前5個月,該業務表現不佳,營收先降後升,分別爲9.22億元、8.96億元、9.56億元、4.35億元。但毛利率有所提升,2024年5月末達到44.9%。

豐巢似乎想圍繞快遞,來構建一個社區生活服務生態,但也是挑戰重重。

廣告業務的投放與末端流量,也就是櫃機投放量、包裹量強相關,決定這兩個因素的則是現金流和商流,豐巢都面臨着壓力。

雖然洗護和家政服務的訂單量在上漲,但同業競爭激烈,豐巢要和天鵝到家、盒馬、京東、美團等平臺“肉搏”,並不輕鬆。

至於出海,目前,豐巢僅在泰國部署了200臺快遞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沒有穩定商流的支撐下,出海無異於天方夜譚。

整體來看,豐巢的經營壓力確實很大。

歸結到行業。快遞本就是一個賺辛苦錢的活,豐巢還處於“最後一公里”的產業最下游,只能在快遞小哥和快遞公司身上賺一點“碎銀子”,這注定了無論是豐巢還是菜鳥,都無法實現暴利。

但對於社會民生而言,豐巢切實爲消費者、快遞小哥提供了便利,也爲快遞行業提升效率做出了貢獻。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豐巢仍握有龐大的末端流量,能直接觸達數億用戶,這極其寶貴。對於這樣的企業,我們可以多一些耐心。

豐巢未來能否破局,並在惠民便民和商業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拭目以待。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點贊」「在看」與 「分享」,你對作者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