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千兒少獨立求生、5.5萬長者養家 展望會號召「紅包傳愛」
沒有謀生能力的阿嬤獨自照顧孫子,體力、經濟都是問題。圖/臺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臺灣世界展望會統計,全臺服務的4.5萬名經濟弱勢兒少中,約超過2萬名、也是近50%的隱形弱勢兒少與家庭因種種原因無法取得相關補助資源,另也有近3千名兒少無父母親或家人供給生活費,要自立自強、獨立求生。農曆新年即將到來,爲幫助弱勢兒少及隱形弱勢家庭,展望會透過與學校、社區、家訪等網絡,定期提供助學金或營養補充資源,號召民衆響應「紅包傳愛」活動,一起成爲這些孩子們長大的力量。
14歲的「小安」(化名)來自單親家庭,媽媽離家後,他和哥哥靠着爸爸撫養長大,但爸爸卻因病離世;失去了父親的臂膀,「小安」由大伯與祖父扶養,然而命運的重擊一波接一波,大伯和祖父也因故接連離世,「小安」身邊幾乎沒有成年人關顧。展望會社工說,「小安」的照顧者相繼離開,真的就是「家裡沒大人」,對安全、健康、心理的影響很大。
住在舊社區的「布丁」(化名),和兩名不到10歲的姊姊和七旬阿嬤相依爲命,父母早已離家,阿公留下了一間房子給他們,卻也讓阿嬤和三姊妹因爲擁有老舊房產,曾被排除在社會救助體系外,申請不到中低收入戶補助。阿嬤年邁沒有謀生能力,只能靠街坊鄰居還有里長接濟,但「布丁」還小,現在奶粉一罐也不便宜。
展望會指出,像「小安」、「布丁」這樣生活在弱勢角落家庭並不少見,根據展望會統計,目前在全臺約服務4.5萬名經濟弱勢兒少中,約有超過2萬名、也是近50%的隱形弱勢兒少與家庭,因種種原因無法取得相關補助資源;另外,也有近3千名兒少無父母親或家人供給生活費,要自立自強、獨立求生。另根據衛福部的「老年狀況調查」,統計全臺共有404.3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當中有約5.5萬名長者(1.38%)必須支撐孫子女生活費用。
爲幫助弱勢兒少與隱形弱勢家庭,臺灣世界展望會透過與學校、社區、家訪等網絡與方式,定期給需要的孩子提供助學金;考慮到學齡前幼兒成長所需,也提供營養補充資源,協助照顧者購買奶粉、尿布等。
以「布丁」來說,社工同時配合社區其他資源進駐,確保孩子基本生活穩定;「小安」則是靠着學校老師、臺灣世界展望會與其他民間社福資源,幫助他在困境中奮力生活,社工也帶領他加入了展望會的青少年方案計劃,撐起安全網,希望孩子在成長路上「不要走鍾」。
臺灣世界展望會說每年歲末發起「紅包傳愛」活動,邀請大家透過捐款幫助弱勢家庭的兒少穩定生活,一起成爲他們長大的力量,翻轉貧窮,成爲更好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