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推出AI「肖像偵測工具」 協助創作者打擊Deepfake變臉影片
隨着OpenAI近期推出的Sora 2等先進AI生成工具功能日益強大且普及,外界對於Deepfake (深度僞造)技術遭濫用的擔憂也迅速升級。無論是知名人士或一般用戶,都可能面臨其肖像遭他人任意竄改或仿冒的風險。
爲此,YouTube繼去年預告將推出相關功能後,稍早正式開始向部分創作者推出全新的「肖像偵測工具」 (likeness detection tool),希望打擊平臺上未經授權的Deepfake內容,讓創作者能要求平臺移除這些影片。
初期僅向YouTube合作伙伴計劃用戶提供
推出的初期階段,此功能僅先向YouTube合作伙伴計劃 (YPP)的用戶成員開放。此策略顯然是考量具備營利資格的創作者通常擁有較高知名度與曝光率,使其臉部特徵更容易成爲Deepfake仿冒的目標。
需提交證件與自拍影片建立比對模型
根據YouTube說明,創作者若要啓用此功能,必須先經過一道驗證程序。具體而言,用戶需向YouTube提交「政府核發的身分證件」 (government ID),以及一段「簡短的自拍影片」 (video selfie)。
此舉有雙重目的:首先是驗證申請者「確實是本人」,防止工具遭濫用,其次是提供AI系統足夠的「來源材料」 (source material),以便在後續的掃描比對中建立精確的臉部特徵模型。
運作類似Content ID,但暫不支援AI聲音比對
完成驗證後,其運作邏輯將非常類似YouTube現有的Content ID版權偵測系統。系統會自動掃描新上傳的影片,比對是否存在與創作者臉部特徵相符的AI修改內容。
當系統偵測到可能的匹配時,會通知創作者。創作者可以親自檢視這些匹配結果,一旦確認侵權,便可標記該影片,並且要求YouTube將其移除下架。
不過,此功能目前僅能涵蓋「個人臉部遭到AI修改」的狀況。至於若是「聲音遭AI變造」,但畫面未改動的情況,此係統目前可能無法有效偵測,因此意味AI仿冒聲音的濫用,仍是YouTube仍待解決難題。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