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測試「影片共同創作」功能!強化創作者互動與曝光機會
在短影音內容日漸蓬勃、跨平臺創作者合作需求攀升的背景下,YouTube近期也着手測試全新影片「協作功能」,讓內容創作者能像Instagram、TikTok等社羣平臺般,可在影片中標註共同創作的帳號,進一步強化創作者間的曝光機會與粉絲串聯效果。
YouTube官方說明,此功能仍處於小規模測試階段,目前僅開放部分創作者帳號體驗。未來若評估使用情況良好,YouTube有望進一步推廣至更大範圍的創作者社羣,成爲影片上架流程中標準的一環。
知名創作者策略顧問Lindsey Gamble也在其Threads上曝光這項新功能的介面畫面。從截圖可見,當創作者上傳影片時,若設定爲與其他人共同創作,該影片會在影片標題下方直接顯示主要創作者及協作者的帳號名稱,類似「由XXX與YYY合作」的方式呈現,若參與人數過多,系統則會以「…和更多」字樣簡化顯示,點擊後可展開完整名單,並且能直接對其他創作者帳號進行訂閱。
此功能不僅有助於提升影片的社羣互動性,也讓不同創作者能在各自的觀衆圈中互相推薦彼此,達成更有效的粉絲交流與導流,進而提升觀看次數與訂閱成效。
至於使用流程方面,參考Instagram與TikTok的作法,YouTube也同樣採取「邀請 + 同意」機制,即上傳影片的創作者須主動邀請其他帳號成爲協作者,對方收到通知後需點選同意,才能正式在影片中標註其名稱,避免出現任意標註、濫用或擅自將他人帳號與影片掛勾的情形。
目前還不清楚被標註爲協作者的帳號,是否能同時存取影片觀看數據、觀衆分佈,或是其他僅限影片上傳者可查看的後臺數據。依照Google服務慣例,在功能尚處測試階段時,相關細節往往會隨着用戶反饋逐步調整。因此,YouTube也強調將根據創作者的實際使用經驗與建議來優化後續設計,並且決定是否全面推出。
近年來,YouTube除了持續強化Shorts短影音的競爭力,也不斷調整平臺演算法與創作者工具,藉此鞏固其在長影音與創作者生態中的領先地位。此次測試的影片協作功能,不僅與當前創作者跨平臺聯動的潮流接軌,更顯示YouTube有意強化社羣層面,讓影片不再只是單一創作者的發聲工具,而是成爲多人共創、相互連結的社羣內容載體。
在 TikTok、Instagram 不斷推陳出新的社羣互動機制下,YouTube若能借由此次新功能,協助創作者們更容易串聯彼此、提升彼此的能見度,對整體內容生態勢必產生正面效益。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