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分析賴邀五院院長會商 揭一大步和一小步
賴清德總統。(資料照/杜宜諳攝)
總統賴清德今(10)日將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以「因應國內外政經局勢」、「增進院際協調合作」、「凝聚朝野共識以推動國政」爲三大目標,盼以具體行動化解政治僵局。對此,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爲,賴總統踏出關鍵的第一步,於國於民都是好事,這是迴應社會主流民意的一小步,也是扭轉動盪政局極具象徵意義的一大步。
游盈隆今在臉書憶及,從去年從5月17日到5月28日,中間包含總統就職大典、朝野政黨立委在國會大打出手,最後通過所謂的國會改革或擴權法案,奏出賴總統4年執政的序曲,舉世錯愕;因此,他在5月29日以「黨爭之後,誰來化解憲政僵局?」爲題發文,呼籲賴總統善用憲法第44條,站在總統的高度,堂而皇之出面,徹底釐清相關憲政問題,有效化解政治僵局,如今時隔八個月,賴總統踏出關鍵的第一步,亡羊補牢,未爲晚也,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游盈隆並針對總統行使院際協調權一事分析,認爲隨着臺灣民主化帶來的政治與憲政變遷,如今總統召集主持的院際會議已轉型成總統對內排困解紛、指引國家發展方向的平臺,一言以蔽之,是專屬總統的舞臺;但遊強調,總統一定明白民主政治是政黨政治,當今政治上的根本問題是政黨衝突不斷,且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不能以一人之私或一黨之私強加諸民意之上,團結國人與社會是總統的憲政責任與義務,但促成團結必須真誠與無私的權力分享與付出。
造成今日臺灣政治過程的亂象,游盈隆認爲,執政當局固須負相當的責任,但在野黨的心胸氣度和視野格局也有值得檢討的地方,包括在野陣營不能正視我國憲政體制具有「二元民主正當性」的特質,執意以立法院或國會纔是唯一代表民意的最高機構,卻忽略總統也是民選、也代表民意的客觀事實;另外,在野黨執意或刻意主張賴總統只代表四成民意,而在野陣營有六成民意支持,不瞭解民意具動態的、流動的特質,會隨總統執政表現好壞而變動。
不過游盈隆說執政黨也需反省檢討,怎能一朝大權在握便自我膨脹,甚至懷抱強烈的、虛幻的歷史使命感,鬥爭在野黨,恣意抹紅所有在野黨成員,視在野黨爲寇讎,拒絕承認並接受在國會已淪爲少數的客觀事實,「這樣的集體心態是不健康的,要不得的,最後導向力推大罷免,走火如魔」。
針對賴總統邀五院院長會商國是,游盈隆喊話,希望能一掃去年政治混亂不安的穢氣,讓新年出現新氣象,也帶有不鼓勵大罷免野火的嚴肅意涵,這纔是國家之福,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