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上市公司加註細胞與基因治療!國內CGT賽道回暖?|速讀公告

財聯社2月26日訊(記者 鄭炳巽)繼本月藥明康德(603259.SH)以5億元增資旗下專注於細胞和基因療法(Cell and Gene Therapy,簡稱CGT)的CTDMO公司藥明生基之後,CDMO企業博騰股份(300363.SZ)今晚亦對外宣佈,擬出資參與投資細胞與基因產業基金。這是否意味着,在經歷過投資寒冬之後,CGT賽道是否有望迎來複蘇?

根據博騰股份的公告,其作爲有限合夥人,計劃以自有資金不超過5000萬元參與投資“深圳市鬆禾細胞與基因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基金規模爲15億元。

根據合作協議,該基金將100%圍繞細胞與基因領域進行投資佈局,包括細胞和基因治療、新型病毒載體、新型疫苗研發及產業化、基因技術、生物育種研發及產業化和上述領域所需的上游產業。

同樣是在本月,藥明生基發生工商變更,原全資股東無錫生基醫藥退出,新增藥明康德爲股東並全資持股。藥明生基註冊資本由1億元一躍增至6億元。完成工商變更不久,藥明生基便對外宣佈,完成一系列質粒及病毒載體在美國FDA的藥物主文件備案,數量共計11個。

然而,在藥明康德及博騰股份相繼加碼之前,CGT賽道受創新藥融資遇冷影響,在剛過去的幾年還是過着“苦日子”。

醫藥魔方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領域一級市場融資金額總計21.52億美元,同比下降17.6%,其中CGT領域合計融資23.8億元人民幣,而2023年該領域總投資和融資金額79.9億元人民幣。國內CGT CDMO龍頭和元生物(688238.SH)曾就此直言,“可見國內資本市場仍出手謹慎,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下降。”

具體來看,博騰股份2023年基因細胞治療CDMO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301.57萬元,同比下降約30%,2024年上半年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04萬元,同比下降約18%。

另據Wind數據,藥明康德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75億元,同比下降19.43%,虧損達1.71億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我國加快出臺創新藥支持政策,對CGT賽道的支持力度也在提高。其中,2024年9月,商務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聯合發佈《關於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將在北京、上海、廣東及海南等地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以用於產品註冊上市和生產。

回顧過去,海通國際指出,雖然在過去年份醫藥融資速度有所下降,但CGT領域依然火爆。2020年基因治療領域藥物開發項目數超過1300個,此後3-5年有望看到CGT領域藥物進入大規模上市期。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已擁有累計超過4047條基因治療(包括基因治療及基因修飾的細胞治療)、非基因修飾的細胞療法與RNA療法管線。其中在2068條基因治療管線中,318個項目處於II期臨牀及之後。與2023年同期的296個項目數量相比,處於II期及更高階段的項目數呈現增長趨勢。

在此背景下,CGT獲批藥物數量也不斷增加,2024年上半年,全球共有8款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在不同國家獲批上市,其中,中國上市藥物1款。

在2025年的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大會)上,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多點開花,圍繞CAR-T、核酸藥物、基因編輯等前沿領域展出多項重磅品種。海通國際則認爲,從投融資熱度和研發管線上看,CGT領域將成爲下一個十年的黃金賽道。

據2023年CRB調研數據,所調研的細胞與基因治療企業有GMP生產外包意願及需求佔比 54%,遠超傳統生命科學企業的34%,因此帶動了CGT CDMO行業的發展。

根據海通測算,全球CGT CDMO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114億美元,同期,中國CGT CDMO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13億元。

(財聯社記者 鄭炳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