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停更

2013 年我在 CSDN 播客認識了一個筆友,他也是一個技術博主,主要做後端。

那時候,我主要寫一些 Android 和 iOS 技術文章,他想把自己往全棧程序員方向發展,所以經常看我的內容。

自從不做技術後我們多年沒有聯繫,直到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他宣佈停更的消息。

4 萬讀者,一千多篇文章,從此也就封筆了。

我問他,爲什麼?

他說,現在工作太忙了,壓力也大,升了管理崗後也很少有機會寫代碼了,繼續更新文章少了素材和動力。

另外,寫文章真的不賺錢,他說。

我跟他說,當年你就應該聽我的轉到公衆號來,博客這種形式會越來越少的人去看。

他沒說什麼,只是發了個嘆氣的表情包。

一晃十幾年過去,我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技術博主了,他也沒成爲全棧程序員,我們都走出了不同的路。

沒有誰更好,我們只是選擇了自己想走且適合走的路。

近些年停更的朋友不止一兩個,歸結起來無非兩個原因,一個是不賺錢,一個是不愛了。

我印象比較深刻,當年寫技術博客時賺到的第一筆收入是 200 塊錢,是給一個網站做原創投稿。

即便如此,哪怕你每週接兩篇這樣的投稿,也無法養活自己。

窮酸書生,真的不是一句空話。

或許你們也發現了,現在不管哪個平臺,頭部大 V 一定不是知識博主,基本都是一些娛樂、遊戲、美妝、旅遊博主。

沒有說那個知識大 V 在 618 和雙十一大賣的,甚至還會被黑成就是賣課的。

相反,那些教你怎麼搞錢的,怎麼搞項目的,怎麼投資的人反而成了垂直領域的大 V,然後推出私董會和閉門課。

要說賺錢,他們是真賺錢。

但問題是,這些想學賺錢的人最後都賺到錢了麼?

什麼是賺錢的方法?

我覺得,你掌握比別人更多的知識、信息、認知,這就是賺錢的方法。

別人不知道的你知道,別人不瞭解的你清楚,別人不懂的你精通,這種落差效應就會產生供需差。

知識,就是典型的供需差。

可問題就在於,知識無法直接變成錢,沒有誰說自己學完知識後就賺到錢的。

只有把知識轉變爲生產力,變成產品和服務後,才能賣出去變成錢。

此時,知識就成了商品。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一本萬利的知識,叫專利。

還有一種邊際成本極低的商品,叫版權。

不過,人們都不喜歡學知識,覺得太繁瑣,太複雜,不如直接學習怎麼賺錢。

顯然,這是本末倒置的。

回到前面說的話題,爲什麼那些持續輸出知識的博主會陸續停更?

不賺錢啊!

如果他們受某種機制保護進而衣食無憂,同時也愛分享,那輸出知識就是一種正反饋,所以可持續。

如果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做分享,然後賺不到什麼錢,生存壓力和 ROI 會迫使他們停更。

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除非你自己變成當事人。

接廣告是我商業化的一種方式,我把廣告當做連續輸出分享後的一種獎勵,當然也是一筆收入。

同時,我會把自己的知識變成商品,然後以課程和顧問諮詢的形式賣出去。

當初我也給那個朋友建議過同樣的模式,不過他沒有采納,覺得開不了這個口,覺得賣知識沒面子。

直到多年後我才知道,面子是有多不值錢。

很多人喜歡端着,曾經我也是,那種覺得自己是一股清流的莫名自信會讓你主動隔絕一些東西。

可當你真正進入現實社會後,你也會知道什麼叫腳踏實地。

我不希望自己停更,至少我愛這件事。

但我也不知道以知識、信息、認知爲核心的持續分享能不能一直給我帶來收入,所以我需要變。

從寫技術文章、到寫產品文章、然後擴充到職場、生活、旅遊,甚至包括我這個人的一切。

這麼多年,我是把自己寫成了文字。

同樣,你們在文字裡也看到了一個立體的我。

某種程度上說,我是在進行一場人生真人秀,早期的老讀者已經見證了我是如何從一個學生走到了今天。

希望這場真人秀能繼續進行下去,不停更。

················· 唐韌出品 ·················

安可時刻

一起見證彼此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