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臺積電移美沉淪 臺大管院副教授喊:張忠謀要不要回鍋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手建立了中華民國的半導體護國神山。(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與臺積電董座魏哲家共同宣佈,臺積電將對美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約3.3兆新臺幣),建造最先進晶片生產設施,引輿論炸鍋。曾當過經濟部長郭智輝EMBA老師的臺大管院副教授邱宏仁質疑,臺積電成功關鍵的高效率移到美國恐蕩然無存,直呼創辦人張忠謀要不要回鍋?
臺積電移美,邱宏仁4日發文評論表示,臺積電主要大客戶是美系科技廠,如果在美國大幅增加先進製程製造/封裝產能,那麼臺灣廠的產能利用率將暴跌?以大陸兩廠爲例,臺積電在海外專利權的保護沒問題;問題也不在於EUV。特用化學等關鍵設備/材料的供應鏈移植。臺積電的專業代工的成功關鍵,建立在高度紀律及效率的營運模式,這是其先進製程技術優越性的礎石,但這在移轉到美國後,很高的機率是"蕩然無存"。
邱宏仁質疑,如今,當川普祭出高關稅來力助美國在地製造業者時,真能增進其國際競爭力?高度存疑。至於Apple承諾將返回美國設廠,預計投資金額500億美元,應是"空話"爲主,因爲製造都外包了,還有什麼固定資產需要投資的?總不會又是一座又一座的AI數據中心吧?
邱宏仁強調,更糟的是,美國廠在無法運用在臺"血汗工廠",工程師/製造主管/供應商技術人員隨時OnCall的營運模式時,良率暴跌的機率甚高;在整體營運成本大增下,成本完全轉嫁給代工客戶的可能性不高,毛利率大降的陰影,將令股價一路狂瀉。
「如此一來,臺積電不用成爲"美積電",就將離臺灣而去,繼續到海外"護國"--但護的是美國...」邱宏仁總結,張忠謀要不要第二度回鍋臺積電擔任董座?這是臺積電關鍵時刻:先是劉德音擋不住壓力赴美設廠,接着是魏哲家快速投降,指的是狂增在美的資本支出,令臺灣先進製程製造/封測將很快"等無人"。那麼,臺積電引以爲傲的"晶圓代工"模式,將失去其競爭優勢,也令其朝"Intel弱化之路"沉淪的風險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