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在,心裡就踏實!”長寧這個居民區生動演繹鄰里互助溫情~

在江蘇路街道東浜居民區,家住漁光邨小區的陳永健不僅主動承擔起公共設施的維護工作,還堅持爲高齡獨居老人提供免費維修服務,用專業技能傳遞社區溫暖。在居民區黨總支和居民自治小組的推動下,陳永健在小區裡擁有了專屬工具間,這個空間也成了社區鄰里互助精神的生動寫照。

今年50歲的陳永健被居民親切稱爲“陳師傅”,他不僅是漁光邨的一名租客,還是一名“萬能維修工”。擁有28年黨齡的他不僅精通水電空調維修,還自學並掌握了木工、泥瓦工等多項技能,將服務精神融入到社區生活的點點滴滴。2022年,陳永健主動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爲居民及時解決家電難題;小區物業撤出後,他挺身而出,承擔起公共設施的維修工作,從修繕小區鐵門和路面,到翻新坡道和宣傳展板,處處都有陳永健忙碌的身影。此外,陳永健還堅持爲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提供免費上門維修服務,小區90%的居民都是他的“回頭客”,他的電話號碼也成了社區的“便民熱線”。

某日高溫天,居民王阿姨家中的空調製冷效果不佳,門口還時常出現不明來源的水滴,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陳永健得知後便上門仔細排查,發現是樓上住戶的空調排水管老化滲漏所致。在居民區黨總支的協調支持下,他逐戶走訪排查隱患,耐心地向居民解釋老舊管道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併爲整棟樓更換了破損的排水管。此次修繕中,他不僅分文未取,還堅持定期回訪檢查。“現在空調運轉得特別好,老伴坐輪椅進出再也不用擔心地滑了。有陳師傅在,我們心裡就踏實。”王阿姨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一天凌晨,漁光邨一戶老人家中出現了空調故障,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購買空調不便,老人便向陳永健求助。收到消息後,陳永健便連夜協調空調供應商,自行駕車運送配件至老人家中,還幫忙完成了空調安裝工作。“這只是舉手之勞,能幫到忙就好。”面對老人的連連道謝,陳永健樸實的回答溫暖人心。

記者獲悉,因缺乏固定收納場所,陳永健的許多工具配件不得不暫置於弄堂車棚、樓道等公共區域,這不僅影響社區環境,還面臨着配件丟失或損壞的風險。“我們決定幫他找一個工具存放點。”漁光邨所在地的東浜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佳說,居民區計劃將弄堂內一間燃氣公司的閒置用房改造爲工具間,但出於安全管理考量,企業前期拒絕了該改造提議。

爲推動問題解決,東浜居民區黨總支與居民自治小組多次上門溝通,最終與燃氣公司黨支部形成共識:以簽署承諾書的方式,由居民區黨總支與自治小組共同承擔場所後續管理及安全保障責任,並明確該場地僅作爲社區公益服務站點使用。最終,陳師傅的工具存放難題得以妥善解決。

由於長期空置,閒置房屋的地面已變得坑窪不平,牆面也出現多處破損。經陳永健修補,房屋“搖身一變”,斑駁牆面披上了嶄新“外衣”,凹凸的地面鋪上了平整的水泥……最終,此處空間成爲了集維修工具存放、社區應急物資儲備於一體的多功能場所。

從黨員志願者陳永健帶頭服務開始,越來越多的租客也參與到了社區共助中來,而這間小小的工具房,不僅是陳永健服務社區的“大本營”,更成爲了漁光邨鄰里互助的溫暖符號,將繼續見證更多平凡卻動人的社區溫情。

部分圖片來源於東浜居民區

撰稿/攝影:李妍蕾

編輯:陳 莎

責編:王 博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上海長寧”

上觀號作者:上海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