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蝙蝠!專家示警:陸發現的HKU5病毒 人畜感染風險極高
臺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該病毒能有效利用人類基因受體「ACE2」,「人畜共通傳染可能性非常高,民衆應提高警覺。」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釀成百年大疫,連帶引發疫後醫護出走、病牀關牀、急診壅塞等醫療困境。近期中國大陸科學家在蝙蝠身上發現新的冠狀病毒「HKU5-CoV-2」,我國流行疫情專家、臺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該病毒能有效利用人類基因受體「ACE2」,人畜共通傳染可能性非常高,民衆應提高警覺。
陳秀熙表示,HKU5-CoV-2是MERS病毒支系,且比新冠病毒更能有效利用人類ACE2受體進入人體細胞,且該病毒適應不同宿主能力很強,目前該病毒僅在實驗室環境中被發現,尚未在人類體內檢出,但後續潛在公衛風險值得關注,尤其蝙蝠免疫系統相當厲害,許多在蝙蝠身上發現的疾病,對蝙蝠本身不造成任何症狀,卻會導致人類嚴重感染,甚至造成嚴重疫情。
「蝙蝠免疫系統真的很厲害,科學家發現,蝙蝠干擾素基因15(ISG15)變異,可能是讓其攜帶多種高致病性病毒,卻保持無症狀關鍵。」陳秀熙表示,一項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研究顯示,蝙蝠基因適應力強,其免疫系統被病原體附着後,能加以辨識並調節發炎反應,減少病毒引發的組織損傷,此機轉若用於疫苗、藥物研究,有望找出減少人類過度免疫的新療法。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講座教授施信如表示,大陸的研究雖證明HKU5-CoV-2可有效使用人類ACE2受體感染細胞,但仍有三點需要謹慎看待:研究缺乏活體動物試驗數據,且病毒感染能力不代表會有效人傳人,以及尚未確定感染環境與中間宿主因素。
施信如說,HKU5-CoV-2具廣泛宿主適應性,可感染多種哺乳動物ACE2受體,併成功感染具ACE2的人類細胞、人類呼吸道和腸道類器官,顯示該病毒具有跨物種傳播及潛在人畜共患病風險,但要確定是否會造成人與人之間傳播,並引發疾病,還需透過動物模型研究、人羣血清學調查、病毒基因組進化與適應性研究、病毒環境監測、病毒複製與免疫逃避免疫研究等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