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忙着趕作業,有人遊玩做題兩不誤~你家娃的暑假作業做完了嗎
快樂的日子總是稍縱即逝,轉眼暑假已到尾聲。這個時候,周圍總是響起熟悉的問詢,“作業咋樣了?”簡單一句話,卻常常引起“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後果。暑假餘額不足,有的人忙着到圖書館等安靜的場所趕作業,有人出門遊玩還不忘寫作業……有老師提醒,完成暑假作業最好制訂計劃。
圖書館裡奮筆疾書
近段時間,記者在山西省圖書館、太原市圖書館、解放路新華書店等處看到,中小學生越發多了起來。
開學升初三的曉睿就是其中一員,曉睿說,他是和兩個同學一起來的,三個人一起寫作業,一起回家。“剛放假的時候,上了半個月輔導班,之後又旅遊了一個多星期,因此作業落下不少。眼看剩下半個月就要開學了,便和幾個朋友約着來這裡完成作業……圖書館氛圍好,寫作業不受打擾。”曉睿說,他的自控力較差,在家總忍不住玩手機、玩平板,“我們約着都不帶電子產品”,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及時完成假期作業。
將近下午6時,市民趙女士來接孩子們回家。她表示,在家裡寫作業,學習氛圍不好,孩子一會兒吃零食,一會兒看手機,一會上廁所,一會瞎溜達,總之是無法專注,效率非常低。所以將孩子送到圖書館,安安靜靜,“大家都在學習,有不會的還能互相問問、一起討論。”
帶上作業去旅行
這幾年,旅行帶上作業成了不少家庭親子游的“標配”。對此,家長們的說法是,即便旅行也得“見縫插針”,雖然有時“帶了也白帶”,但帶上作業這個行爲本身就有一種威懾力,有點“今日事今日畢”的心理暗示。
市民劉女士就是這麼做的。假期,她帶孩子們去成都旅遊,包裡裝着英語單詞本和古文古詩小冊子。“利用旅遊中坐車、等車以及睡前的碎片時間,看幾眼、背一背,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劉女士說,女兒開學升初二,小學期間從來沒有趕作業的情況,每次放假她都提前給孩子制訂一個計劃,讓女兒按部就班完成假期作業。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旅遊途中,正趕上一個週末晚上,當時已經晚上10點多準備休息了,突然想起來當週還有讀書視頻要提交。於是,一家人趕着一起幫女兒錄製視頻。”就這樣,女兒按時完成了這項作業。雖然是“踩着點”完成的,但是能讓孩子知道“今日事今日畢”,也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人的自律性畢竟有限,更別說小孩子了,因此大人要幫着孩子制訂計劃,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完成作業。”劉女士也表示,旅行畢竟是放鬆的,所以沒有帶任何書面作業,“書面作業還是需要在家進行的。”
切實制訂暑假計劃
那麼,到底該怎樣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讓孩子既能認真完成作業,又可以享受假期呢?既是家長、也是老師的李先生是這樣做的:在假期裡,每週檢查一次孩子的作業。他表示,這樣既能瞭解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推進、調整暑假計劃,也不會給家長造成太大的負擔。
他表示,爲了讓孩子更好完成作業,應該爲孩子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讓孩子一坐下,就會條件反射般想到要學習。在孩子寫作業時,父母最好也能放下手機看看書,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
面對孩子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答題不規範、字跡潦草等問題,很多家長容易暴躁。“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輔導作業的確是一門技術活,不僅考驗父母的知識面,更考驗父母的忍耐度以及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對於這一點,李先生感受頗深。他告誡家長們,孩子接受知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過分的指責,反而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無論是輔導孩子作業時,還是發現孩子的暑假作業完成進度不理想時,都請多一些耐心,多給孩子一些機會,用積極愉快的情緒引導孩子。記者 劉曉亮
來源: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