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鼓吹民主晶片同盟」 陸大使 :蓄意製造中以裂隙
「有人鼓吹民主晶片同盟」,陸大使:蓄意製造中以裂隙。(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微信公衆號「以館爲家」4月9日消息,4月7日,肖軍正大使在以色列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媒體《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署名文章,強調中以科技創新合作造福兩國人民和人類文明,並指責有人鼓吹「民主晶片同盟」,是在蓄意製造中以裂隙。
文章稱,中國和以色列友誼根基深厚,各領域友好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2017年3月,中以宣佈建立創新全面夥伴關係,雙方在科技創新領域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不斷造福兩國人民。
肖軍表示,來以赴任前,專程考察了中以共建的常州創新園、上海創新園,切身體會到中以科技創新合作的強勁動力。常州創新園已走過了十個年頭,園區擁有近300家的以色列和中以合作企業、近60項雙邊技術合作項目,爲以色列企業來華髮展提供全面、深入的支撐與服務。上海創新園聚集了來自中國和以色列的各類創新企業208家,落地各類知識產權867件,初步形成以醫療健康、人工智慧、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爲主的產業集聚。
文章稱,在中以兩國政府間項目的支持和帶動下,中以民間科技創新合作蓬勃發展。中國企業紛紛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和孵化器,以色列高科技企業相繼到中國落戶發展,雙方在清潔能源、海水淡化、生物醫學等領域開展密切合作。中國新能源汽車搭載以色列企業研發的智駕系統,受到全球市場的熱烈歡迎。以色列的滴灌技術落地中國,使內蒙古馬鈴薯、雲南藍莓的質量和產量大幅提高。這樣的事例非常多,不勝枚舉。
文章稱,中以科技創新合作同樣也面向未來。雙方共同創建了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加強科技創新領域人才培養和交流互鑑,播下未來中以科技創新的種子。
文章稱,近段時間以來,個別國家在國際科技合作上針對中國搞所謂的「脫鉤斷鏈」和「小院高牆」。與此同時,臺灣也蓄意挑撥破壞中以創新合作,甚至有人鼓吹「民主晶片同盟」,蓄意在中以之間製造科技合作的裂隙。這種人爲地給技術貼上「民主」和「非民主」標籤,要從文化、種族、宗教、性別來判定什麼技術能給哪個國家、哪個羣體,什麼技術不能給哪個國家、哪個羣體。這是在挑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技術平權理念,既不符合中以兩國的利益,也不符合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
文章稱,中國主張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科技合作是實現上述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途徑。人類不分國家、種族、宗族、文化和語言,平等地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這是基本的人權理念,也是重要的民主理念的體現。科技發展與合作需要遵從科技倫理,但不應該被貼上打着民主旗號的政治標籤。
文章稱,中以科技創新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干擾。科學技術不應成爲編織鐵幕的工具,而應當是普惠共享的財富;不應成爲地緣政治的武器,而應當是人類進步的希望。以色列研發的滴灌技術、海水淡化技術,中國培植的雜交水稻、開發的青蒿素聯合療法就是科技創新造福全人類的鮮活例證。當前,人類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通過科技創新合作共同應對時代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解決全球性問題。
文章稱,「小院高牆」擋不住創新思維,「脫鉤斷鏈」最終將孤立自己。加強科技開放合作是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的原則。中國提出《國際科技合作倡議》,倡導並踐行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合作理念,堅持「科學無國界,惠及全人類」。中國願意並期待同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各國強化科技合作,營造開放創新生態,促進創新成果共享,實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