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不買房了!內行曝轉買「土地」:不是為蹲開發、是建立資產防線

土地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錢的規則從來不是公平的,但很多人早就學會不靠公平來活。這幾年你會發現一個很現實的現象:當我們還在等房價下跌、等政府出手救市、等景氣回升,有一羣人早就開始「悄悄出手」。

他們沒有高調,甚至沒有宣傳,但他們很清楚自己在幹嘛:他們在買土地,不是因爲喜歡鄉下、而是因爲沒人盯的地方風險低。

他們在投資保育地、山坡地、農地,不一定是爲了開發或變更,而是爲了停資金、避稅、穩定資產總量。他們甚至不急着蓋房、不急着出租,因爲本來就不是爲了短期報酬。他們的目標不是一年賺幾趴,而是五年後還能穩穩站在資產安全的一方。

而這些動作的背後,其實都來自一個共識:現在不是等錢變多的時代,是該想辦法讓錢不被吃掉的時代。

臺灣的現實是什麼?

所以很多人開始換個方式玩:不買熱門地段、不碰華麗包裝,不靠什麼一夕翻倍,而是專挑低總價、有彈性、有稅務空間、有未來轉向可能的地來放。因爲那纔是現在這個階段,最安靜、最有效的財務防線。

「你是不是也有聽說某個老同學突然開始投資農地?某個企業主買了一塊地但沒有要蓋?某個人賣掉一間房,換來兩塊地?」這些不是新聞,是現實。那些沒說出口的資產佈局,正在決定10年後誰還能穩穩站着,而誰只能看着財富一點一點被吃光。

◎本文內容已獲 Kori的選屋筆記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