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旅客亮眼 將超越疫前…今年估逾111萬人次、成長6%
臺灣郵輪市場疫後快速回溫。圖/港務公司提供
臺灣郵輪市場疫後快速回溫。港務公司預估,2025年全臺郵輪旅客人次將達111.9萬人,首度超越疫情前的105萬人紀錄,年增逾6%。雖靠港艘次略低於2019年的671艘,但郵輪大型化趨勢明顯,平均載客人數顯著提升。
根據統計,2025年掛號港艘次可望達271艘,較疫情前的175艘成長逾五成,顯示外籍郵輪重返臺灣市場動能強勁。其中,基隆港全年旅客預估達92.38萬人,較2024年成長逾兩成,續居亞洲郵輪主港之一。
地中海郵輪「榮耀號」6月靠港即創下單船載客逾5,500人紀錄,刷新臺灣郵輪旅運單日人次新高。港務公司指出,大型郵輪增加與靠港集中化,使旅客總量成長即便艘次略減,仍可推升整體運量。
港務公司行政副總經理高傳凱分析,旅客迴流主要受三因素帶動,第一爲疫後報復性旅遊需求強勁;第二爲業者擴大航網規模,包括地中海郵輪、星夢郵輪等大型船隊重啓基隆母港營運;第三爲政府推動外籍旅客獎勵、強化港區接待力,全面提升臺灣做爲國際郵輪中繼站的吸引力。
疫情期間,臺灣持續投資港埠設施與岸上接待品質。高傳凱指出,解封初期即展開東北亞、東南亞與歐洲三大行銷行動,拜訪國際郵輪品牌爭取靠港機會,已陸續促成多條新航線啓動。
Fly-Cruise(搭機搭郵輪)市場也同步增長。2025年外籍Fly-Cruise人次預估達5.6萬人,幾近疫情前的兩倍。高傳凱表示,針對高比例外籍旅客船次,將持續推動每人補助百美元,有效吸引國際郵輪客以臺灣爲母港出發點。
目前臺灣穩居亞洲郵輪市場第二大,僅次於中國,並領先日本與韓國。相較日韓以內海航線爲主,臺灣具備出境型航程與多港佈局優勢。高傳凱強調,隨蘇澳、花蓮等新興港點加入掛靠行列,將進一步擴大市場腹地與航線彈性。
展望未來,港務公司將推動「雙母港、多港協同」模式,結合航空與海運運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海空聯營旅遊路線,迎接下一波國際郵輪市場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