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通縮威脅銀行獲利與金融穩定 人行備戰「零利率」歐洲取經
人行今年已寄出「特別」請求給至少兩家歐洲銀行業者,希望這些銀行提供各自母國實施近零利率時,對銀行體系影響的看法。(中新社)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傳出今年來已向至少兩家歐洲銀行發出「特別」請求,請他們就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對其本國銀行體系的影響提供見解。有分析指出,這暗示人行憂慮多年通縮環境可能威脅銀行獲利與金融穩定,人行正在學習並做好準備。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人行今年已寄出「特別」請求給至少兩家歐洲銀行業者,希望這些銀行提供各自母國實施近零利率時,對銀行體系影響的看法,暗示人行憂慮,類似多年通縮環境可能威脅銀行獲利與金融穩定,就像許多歐洲國家過去十年的經歷。歐洲國家從2008年金融海嘯到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曾歷經利率極低的十年,衝擊銀行獲利能力。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此舉表明人行擔心未來多年的通縮環境將威脅銀行利潤和金融穩定,而這與許多歐洲國家過去十年經歷的情況類似。據收到人行請求人士表示,這種請求是預防性的,因爲你需要知道如何管理(零利率)。
知情人士說,這些業者的迴應包括建議加碼購買股市等風險較高的資產、和指數型基金(ETF)等低費用產品。
過去一年,大陸多次降息,大陸利率水準已來到歷史性低點,2025年大陸政策利率已降至2%以下:7天期逆回購利率1.4%,1年期LPR爲3%,5年期LPR爲3.5%;存款利率同步下行,3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25%,5年期僅1.3%;10年期國債殖利率跌至1.66%,企業債殖利率較2014年下降超過400基點。
人行上週指出,大陸經濟仍面臨國內需求不足、物價持續低位運行、風險隱患較多等困難與挑戰。建議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提高貨幣政策調控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靈活把握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
據瞭解,大陸銀行的淨息差持續壓縮銀行獲利,國有大行面臨「投放越多、虧損越多」的困境,加上資產品質變差,如房地產貸款風險、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及面臨資本補充壓力。
反觀歐洲央行低利率應對經驗豐富,歐洲央行採用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綠色債券購買計劃緩解銀行淨息差壓力,並放緩資產負債表縮減速度(月減規模從250億歐元降至50億歐元)。其利率走廊機制已接近負利率臨界點(存款利率2.25%),但透過結構性工具維持流動性。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徐然認爲,從人行最近的政策行動能看到思維正在改變,正在「關注低利率的負面衝擊」。
人行索取這些資訊,也凸顯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可能陷入類似日本「失落的十年」困境,一家收到人行資訊請求的歐洲機構經濟學家指出,這顯示人行正在學習,並做好準備。